1940年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日寇進犯長沙之時,我們家族能夠聚集的43人,在春節時,在安化縣蘭田(今婁底市漣源)五車堂前留下這張難得的全家福。 當年,我們這支易姓家族,在我父親率領下,來到安化縣蘭田。相片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在,但沒有我,三年后,我才出生。 畫面右半部:前排小女孩:堂姐易德瑜,二排右起為堂姑易桃昀、奶奶周瑾怡、爺爺易思麟(手中抱的孩子是哥哥易君乾4歲)。 三排右起媽媽盛漱芬、手中抱的是姐姐易勁賢2歲,右四是嬸嬸吳舜英,懷中抱的是堂姐易棣榮。爺爺之后是姑姑及姑父劉季弢。他的左邊是表姑劉豫璇,后排正中是我的父親易仁荄。 畫面左邊基本是大爺爺、二爺爺、五爺爺及其家人,都已查出人名,不必細列。最高者是我的六叔易庭源(易中天之父,著名經濟學教授)。照片中尚有八九人健在。
【編者按】
當易復剛先生送來這些相片時,我們要求易先生盡可能留下所記得的相片中人物的姓名。我們覺得其實我們在春節所拍的全家福,匯集起來,就是中國人的一部家庭史、家族史、姓氏史和家國史。
我們難以想像,在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40多口人扶老攜幼不離不棄,聚集偏僻的安化蘭田,在春節拍下象征團聚的全家福,這種文化的向心力如果在每個家庭、家族間匯聚起來,任何強寇都難以打敗和打散中國人。
我們也難以體味,在上世紀70年代初,空巢的一對長沙老人,當看到子女兒孫從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經歷環繞地球一周的裡程投奔到他們懷中時,心情該是多麼寬慰。
每逢春節,請盡量回家,陪伴父母陪伴家人,用家庭家族的親情溫暖我們的內心和世界。同時,記得拍一張全家福。
父親有11個兄弟姐妹,他是長兄。從上世紀40年代起,隻要有條件,我們家一定拍全家福。
在這些全家福中,出現了在百家講壇中出鏡的著名教授易中天,他是我的堂弟、六叔之子。
由於家庭大,經過幾十年開枝散葉,分出不少小家庭,並散布全國各地。當然,對於中國人來說,家庭團圓的機會,主要是一年一度的春節。春節的團聚也成為拍全家福的好機會。
這裡我選用了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每個十年所拍的一張全家福,從中可看出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和春節團圓拍全家福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