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閩王陵墓又被挖出8米深盜洞(圖)--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開閩王陵墓又被挖出8米深盜洞(圖)

2013年02月04日08:28    來源:東南早報    手機看新聞

盜墓者挖的這個洞大約有8米深

盜墓者挖的這個洞大約有8米深

  位於皇跡山的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開閩三王之一的王審邽陵墓保護區再現盜洞。前日,守墓人王定克發現,園區東側盜墓者挖出了一條8米來深的盜洞。昨日經文物專家查看,所幸盜洞並未觸及墓室,文物暫無損失。

  現場:盜洞深達8米多 盜墓工具留洞中

  昨天上午,在守墓人王定克的帶領下,記者來到盜墓者挖出的盜洞洞口。

  在陵墓東側炮池旁的林地,掀開枯草堆和交錯的枯枝,一個寬約1.2米、深近1米的圓洞露了出來。圓洞大部分已被土石堵住,靠近裡側有一個40厘米寬的洞口通向地底。王定克帶著手電筒爬進洞穴查看,他還帶出盜墓者遺留的挖洞工具,一個簸箕、一把鐵鍬和兩個類似挖土所用的鏟片。

  隨后記者也跟著王定克進入盜洞,狹窄的洞口僅容較為瘦小的人側身進入。鑽進盜洞后,躬身可向前挪行,人在盜洞內呼吸十分困難。盜洞裡土層濕軟,紅土渣不停往人身上落。前行到盜洞中段,盜墓者還鑿出了一級階梯。

  用卷尺測量,盜洞長約8米深,寬約90厘米,高約1.2米。觸碰盜洞盡頭的土層,相比外側十分堅硬。王定克說:“這個盜洞還沒鑿到最堅硬的黑磚部分,還好還沒有鑿到墓室。”

  發現:隱蔽盜洞藏密林 雜草枯死洞口現

  前天上午9點多,王定克來給新種的榕樹澆水,偶然間發現這個盜洞。“之前雜草長得太旺盛了,洞口被封住,根本沒注意到這邊。”王定克說,發現盜洞后,他立即向泉州開閩三王文物保護管理處報告。

  “應該不是一次性挖成的,東西都還放在裡面。”王定克細細觀察盜墓人留下的工具,兩個類似挖土所用的鏟片引起了老人的注意。“這種工具頂端鑿土部分是尖的,比較少見。”要挖成8米深的盜洞,需傾倒十幾立方的土,但王定克在四周找了又找,也沒發現這些土壤。

  泉州開閩三王文物保護管理處相關負責人王人墨介紹,為了加強對園區的保護,2010年7月,山下通往陵園的路就用鐵鏈封住了,車子不能開上山,盜墓人作案可能在這之前。

  宗親:墓頂曾被挖兩洞 估計是同一批人作案

  68歲的守墓人王定克在此守墓已近七年,他就居住在陵園下的祠堂裡。怕遭偷盜,老人每天24小時不定時在陵園保護區內巡查,管理處的宗親志願者隔三差五也會上山查看。每周還有值班人員,逢節假日就會增派人手,但盜墓人仍防不勝防。

  這已經不是王審邽陵墓第一次被挖,這個盜洞是陵墓發現的第三個盜洞。三四年前,王審邽墓墓頂曾被盜墓者挖了兩個探測洞,所幸被及時發現。“那兩個洞隻有手掌大小,是他們用來探測的。”王定克指著已經用土石修復的地方說,“一個挖到1.2米深碰到了石頭,又挖了一個2米深的洞。”

  王定克和王氏宗親們猜測,這次發現的盜洞,盜墓人可能與之前的是同一批人。“上次他們挖洞探測的時候,可能同時就在這邊挖洞,后來被我們發現了,就沒有繼續挖。”宗親王明為說,“這麼大的盜洞,至少也要兩個人才能挖成。”

  專家:

  盜洞形成三四年 暫無文物損失

  接到消息后,昨天下午,泉州市文物局副局長出寶陽和豐澤區文體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也趕到王審邽陵墓查看。根據盜洞洞口的土層斷面和苔蘚類植被生長情況,出寶陽初步判斷盜洞形成時間應該已有三四年時間。

  “泉州地區多紅土,紅土比較難挖,這樣大的盜洞,每天不停歇需要半個月以上才能挖成。盜墓人隻能晚上工作,估計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挖成這個盜洞。”出寶陽說道,“盜墓人一般都是從墓室的側面找尋隱蔽的地方挖掘盜洞,為了避免被人發現,盜墓人往往將土運往遠離陵墓的地方傾倒。”

  根據專家們的查看,盜洞並未危及墓室,目前應該暫無文物損失,陵園總體保存完好。“王審邽墓算是三王墓室中保存較為完好的,但是按照閩南的殯葬習俗,墓室中不會有什麼貴重的隨葬品。”

  接下來文物部門將封堵盜洞,加強對陵園保護區的巡查和保護。豐澤區文體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管理處一旦有異常現象,或者發現可疑人員進出園區,應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系,做好園區的保護工作。

  相關鏈接

  唐末,王審邽與兄弟王潮、王審知率義軍入閩,任泉州刺史十二年,敕封司徒、開國伯、開國侯,史稱泉州“開閩三王”。

  王審邽墓始建於唐,唐天佑二年(905年)葬。王審邽墓是泉州市保存比較完好的唐代馬鞍形磚石結構的大型墓葬,對研究唐末、五代社會、經濟、文化及墓葬規制等都有很重要的價值。(早報記者 陳彥琳 王盼琛 文/圖)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