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喜氣羊羊過蛇年》(下簡稱《喜羊羊5》)24日在國內公映,截至29日,該片上映6天便贏得超過7600萬票房。有趣的是,影院裡既有孩子的笑聲,也有家長的鼾聲,一些陪孩子觀影的家長坦承,“這次又睡著了。”
今年寒假期間,有近十部國產動畫電影公映,多數與《喜羊羊5》一樣主打“低幼牌”,令不少家長直呼,“國產動畫‘成人不宜’”。
“親子不同樂”,陪看家長苦不堪言
“一拖二”“一拖三”成國產動畫盈利模式
一向被視為寒假票房領頭羊的“喜羊羊”系列大電影今年推出第五部,在好萊塢大片《007之大破天幕殺機》和動畫片《波魯魯冰雪大冒險》雙面夾擊下,其排片、上座率仍佔有絕對優勢,公映6天票房便超過7600萬。
“喜羊羊”系列大電影自問世以來,票房與批評聲齊飛。
在這部“喜羊羊”中,曾遭批評的制作技術問題終獲突破,動畫師運用了大量3D鏡頭,各種高科技設備、道具的設計為影片加分不少。不過,該片低幼化的劇情設置再次遭遇成人觀眾的“吐槽”。雖然孩子們在影院裡看到喜愛的卡通形象時興奮地大叫,不少父母卻表示看不下去。“內容亂七八糟,情節毫無章法,你們管這個東西叫電影?”中國動畫學會研究部副主任、《文化月刊動漫游戲》前執行主編宋磊看完《喜羊羊5》后如此批評。還有不少家長干脆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打起了呼嚕。
其他動畫電影如《波魯魯冰雪大冒險》、《洛克王國2聖龍的心願》、《巴啦啦小魔仙》等都是主打低幼牌,不少早早被孩子“命令”去陪看的家長都苦不堪言,“一些國產動畫片,劇情大多是動畫英雄拯救人類或者地球,雷同、幼稚、弱智。”
南京新街口國際影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國產動畫片公映時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家三口買票進去看,10分鐘后爸爸出來抽煙,媽媽則在座位上玩手機、打瞌睡。
目前看,《喜羊羊5》票房過億已不成問題,片方更是宣布,前4部“喜羊羊”票房已超5億元。業內人士表示,與多數國產動畫電影一樣,“喜羊羊”系列的票房盈利訣竅就是“一拖二”、甚至是“一拖三”,其中還有不少父母被孩子拖著反復看。
“目前國產動畫的開發創作水准,導致其隻能以這樣的盈利模式去開發市場。”曾制作過合家歡式動畫電影《重返大海》的南京光榮夢想公司總經理姚曉明告訴記者,在歐美日韓等地,動畫片已是覆蓋全年齡段的一種文化消費品,正因為成年人市場的存在,才使得《獅子王》、《功夫熊貓》、《冰河世紀》、《玩具總動員》等系列動畫電影獲取了極高的票房。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產動畫用獨特模式“拖出”市場,看似“親子同樂”,實則“親子不同樂”,遠未找到家庭娛樂的概念,最終隻能讓國產動畫電影的路越走越窄。
“業界不少人覺得,反正這些動畫片都是做給小孩兒看,隻要能賺到錢就行。它背后既沒有文化價值,更沒有制作者對觀眾的誠意,一切都是那麼浮躁,談什麼與好萊塢動畫片相杭衡?”宋磊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