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白酒與紅酒
資料圖
資料圖
與今年高端白酒旺季不旺的現象相比,老酒的收藏儼然成為收藏界的一匹“黑馬”,備受藏家關注。如何才能定義為“老酒”呢?1996年以前出廠的高度純糧釀造的白酒,都能稱為老酒。如我國第5屆評酒會評選出的茅台、汾酒、董酒、黃鶴樓酒等17大金質獎名酒。上世紀50年代的茅台,拍出百萬價格是不足為奇的事情。
老酒之所以在近幾年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主要是因為老酒存量少,而其本身具有味道好、口感佳和難以造假等特點,又被稱為“液態黃金”。因此,不管是作為送禮,還是投資,都是不錯的選擇。2012北京歌德春拍中,一瓶1959年的茅台酒以103萬元“天價”拍出,促使茅台酒的價格一路飆升。持續上漲的價格、世界通行的酒文化,也令高檔酒逐漸成為投資組合中的重要品種。近幾年高端白酒收藏熱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這兩年那些專業炒房團受國家房價調控政策的影響,轉而把資金投向其他回報率更高的項目,結果造成2010年出現的綠豆生姜和大蒜等一系列超常規的高價現象。相比較而言,投資高端白酒的風險性更小,隻要保存妥當,時間越久盈利率越大。因此,大量游資進入白酒收藏開始形成新一輪的投資熱潮。二是不排除炒作因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每當進入白酒銷售旺季時,收藏白酒的那些東家們就利用輿論的力量開始炒作了,而平時淡季基本沒什麼動靜。
近年來葡萄酒收藏已成為回報率頗高的一種投資形式,根據“佳釀指數”,該指數從1982年至2002年投資葡萄酒的年均回報率達到12.3%,而同期的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的回報率僅為9.2%,葡萄酒在國外早已成為一種十分熱門的投資品種。
以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兩家拍賣行引領的香港洋酒拍賣專場,從2年前香港取消葡萄酒關稅時便以每場超高成交率的不俗成績,証明了香港在亞洲洋酒二級市場中不可取代的地位。覬覦紅酒的強勁市場,北京保利拍賣率先於2009年春拍在內地嘗試紅酒拍賣,但此次大膽的嘗試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內地拍賣行的“躍躍欲試”。直到2010年春天,香港蘇富比洋酒拍賣上演“白手套”的最佳拍賣成績,北京保利的洋酒拍賣專場再一次以逾九成的成交率落槌時,內地各拍賣行開始爭先恐后地征集起葡萄酒來。成交額與成交率屢創佳績的紅酒,引人矚目,成為拍場新寵。拉菲一年僅產20萬瓶。能夠直接向他們買酒的人都必須要跟庄園進行長期的交往,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此外,酒庄分批限量推貨,也使得價格居高不下。一批同樣的貨可以在一個圈子裡買賣多次。例如甲今天以1萬元/瓶的價格把貨賣給乙,但第二天丙願意出1.8萬元/瓶價格,這時甲就會以1.5萬元的出價向乙回購,再賣給丙。
相對於紅酒而言,內地拍賣對國酒更加了解,而從文化角度來說更符合國人的收藏喜好。無論是紅酒還是國酒,在內地都是近幾年興起的拍賣新品種,仍舊處在起步階段,但是目前來看,潛在的客戶和需求量還將持續上漲。
5:老油畫
資料圖
人們常說的“老油畫”其實是指自1887年李鐵夫先生留洋專門學習繪畫,及至民國時期接受教育的藝術家的作品。一般把以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樑等稱為第一代油畫家,把他們的學生稱為第二代,把這兩代油畫家創作的作品統稱為老油畫。而上海是早年中西畫家集聚的地方,更是西方美術影響中國的前沿城市,因此也是中國本土油畫發祥的一方潤土。而身在上海的天衡拍賣,自覺有義務為中國早期油畫的搜集發掘做一些工作。油畫是一種源自西方的繪畫語言,早在明代就已經傳到中國,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的,不僅是文化教義、科學技術,還帶了隨行的藝術家,從事建筑、裝飾等工作據傳在宮廷和貴族見繪制人物肖像,動物靜物。它們最主要的意義還是在於其歷史價值,而非藝術價值。老油畫拍賣就是發掘一個時代,這正是拍賣的魅力所在。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隨著亞洲四小龍經濟的發展,他們的收藏市場也出現了第一次轉折,開始逐漸回到東方市場。這一時期,台灣、香港的藝術市場開始火熱起來,很多港台藏家也開始涉足這一板塊。有專家認為,中國老油畫的市場前景很好,但目前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障礙在於作品真偽的鑒定。這些老油畫的相關資料很分散,作品在拍賣場上出現后往往無法確証其來源,很多藏家因此也不敢隨意出手。所以老油畫的拍賣往往依靠“故事”來吸引藏家,建立在一個可信度不高的基礎上。而油畫史學術研究的作用就是“為這段歷史做科學的梳理,為藏家打開另外一戶窗,看到許多真實的資料,讓他們在故事以外看到很多有價值的真實史料。
6:當代水墨
資料圖
每年的秋拍、春拍是藝術收藏市場的重要風向標。在今年一系列春拍、秋拍結束后,一個有趣的現象令專家們關注:與之前當代油畫在藝術拍賣市場一統天下不同,當代水墨作品成為最近拍賣市場的一匹黑馬,佔據拍賣市場重要份額。此次中國嘉德秋拍便以《當代水墨》和《水墨新世界》兩個專場重點推薦當代水墨拍品,兩場總成交額近1億元,總件數176件,成交153件,成交率高達86.93%。雖兩個專場都以當代水墨為主題,但它們又各有側重:《當代水墨》以中國當代水墨名家作品為重點﹔《水墨新世界》則重點關注新銳水墨藝術家的作品。此次拍賣最大限度地發掘出當代水墨的無限潛力。在上月結束的天成國際2012年秋拍中,天成國際繼續了去年該公司春拍的“當代文人”主題,拿出近百件現當代藝術拍品進行專題拍賣,贏得滿堂彩。香港天成國際拍賣的秋拍也以“當代文人”作為主題專拍,隆重推出當代水墨,拍賣成交成績同樣不俗。自今年春拍伊始,當代水墨在國內保利、嘉德拍賣力推下,市場熱度明顯升溫,當代水墨無疑已成為今年拍賣市場的一匹黑馬。當代水墨異軍突起,成為拍賣市場新寵兒
業內專家評價說,當代水墨作品成為拍賣市場新寵並非偶然現象,而是一種審美回歸。中國當代水墨作品體現出中國式當代審美趣味,對中國藏家而言,收藏具有中國文化內蘊的當代藝術品,比單純追崇西方審美的當代藝術更具安全感和價值感。此外,當代水墨的整體價位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從市場看,大多當代水墨作品價位並不高,多在10萬元至20萬元之間,能過百萬元大關的少之又少,其潛力自然逃不過買家的精明眼。業內專家預言,收藏當代水墨作品將成一股新潮,並成為未來收藏發展趨勢。
7:古代書畫
資料圖
作為金陵八家之首的龔賢,《行書漁歌子卷》北京匡時秋拍中以280萬起拍,1800萬落槌高出成交價數倍。泓盛2012秋拍圓滿結束,成交額1.97億元,而在所有專場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倪瓚的大“漏”。12月19日,在上海泓盛2012秋拍“紙雜文獻──文物商店海外分店舊藏”專場中,早期名家書畫一組(兩件)起拍價為100元,最終以575萬成交,其中包含一幅小尺寸的倪瓚《樂圃林居圖》(56.2×45.5cm)。業內紛紛驚嘆,這可是撿了大“漏”。此作起拍價為100元,最終以500萬元落槌場內幸運買家,加上佣金高達575萬元。按照目前的態勢來看,近些年古代書畫一直是在平穩中上升的,雖然總成交額無法同當代跟近現代相抗衡,但每年都會有出破億畫作出現的希望。
近年來,古代書畫價值提升的速度令人震驚。但是美術史上不很著名或稍有爭議的作品在拍場上仍然不得寵,即使成交,價格也偏低。價格兩極分化嚴重,這種現象和2004年相同。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在以往被買家忽視的一些有藝術價值的古代佚名作品,因為無款無名無處核查,即使品相完好歷史久遠也難獲藏者青睞,但是近年來此種現象得到市場及時糾正,買家開始關注此類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同樣高遠的古代書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