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可三十年“藏迹”回眸:这是我不灭的精神家园【5】
藏迹:版画
“藏地留下的近万张照片,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随着岁月流失,我仍被这些记忆所感动,开始探索用版画语言再现那注满灵动与激情的画面……创作中我如同那世代用不息生命将佛像与经文雕刻在石头上、印制在经幡上的藏人,怀着虔诚的心,把这不灭的记忆不断的迹化,以表达我对藏地藏人的深深敬仰和感动……”
版画作品展览现场
在2004年,李小可探索将藏区采风体验所拍摄的近万张照片再创作,使版画语言与纪实摄影相互结合,为原有的作品赋予了新的表现力,开始“藏迹”系列版画作品的创作。从照相制版,到手工的复杂分色,到背景肌理的再造,到色彩的主观改变,再到二十多版复杂的套色手工印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与手工结合的系统工程。李小可在藏地拍摄的照片,构成了他版画创作的基础,艺术家对人与自然的审美得到了放大和更为主观的塑造。
《喜悦》丝网版画 2009年 90×62cm
十多年来,李小可的版画已成为具有独立性的作品。他曾说:“制作这些成千上万的版画,就像藏民刻的玛尼石一样,不讲究技术和个性,就是一刀一刀的打下去。”他不仅将朝圣者、禅僧、牧民、活佛作为交织于视野的主题,甚至将自己的肖像也纳入画面语境里,寄托着自己对藏地的炙热情感。
《他们》丝网版画 2011年 90×226cm
在后期版画的制作中,李小可把自己放在画面右侧。
在布达拉宫前,李小可他们遇到一群从四川甘孜来的藏民,他们是受到全村的资助一路来布达拉宫朝拜的,走了半年时间。当时,李小可就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拍完不要走,赶紧跑到了照相馆洗出来送给每人,后来在版画的制作中,他还把自己也加了上去,还有雪山和布达拉宫。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艺术之路和他们一样都是在朝圣的路上。李小可曾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我人生路上的活儿,不是说多好,或是不好,就是像农民劳作一样,耕种和收获,就这样一直干下去。”
《窗口》丝网版画 2010年 85x43cm
西藏人非常浪漫,藏民家的阳台上几乎都会放着花盆。印制版画的纸张都是精心挑选,手工制成的,可以看到有些纸张的边缘都经过了处理。
《藏迹》 2011年 36张
李小可每次去藏区都会拍摄大量的人物,他把这些有意思、带着感情的肖像集合起来制成版画,他自己也在其中,用经文当作背景。他把人与人的情感一下子拉近了,这些镜头被留在了相机里,也刻在了李小可的记忆中。而用版画再次表现时,在其中注入自我的渴望则愈加强烈。
《祈天》 丝网版画 2009年 56×93cm
李小可是摄影与音响设备的发烧友,他的设备每一次的更新换代是他对视听的极至追求。因此,电脑的运用对他来说不会造成障碍,而是工具。就像吴洪亮所说:“不仅如此,这一工作还大大区别于他作为国画家的个人创作,此时他更象一个导演。有趣的是他在策划、组织、实施创作的过程,也是人到机器再归于人的过程。”
2016年,李小可藏区留影
李小可对这片为他的生命注入了特殊情感的大地深情地表白,不只是藏地在吸引着他,这个世界每个角落他都想要去碰撞一番。已经年过七旬的小可老师,仍然在路上,怀着一颗永远年轻的心,面带微笑,大跨步的走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