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李小可三十年“藏迹”回眸:这是我不灭的精神家园【2】

段维佳
2018年08月21日08:44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李小可三十年“藏迹”回眸 这是我不灭的精神家园

  藏迹:写生与创作

  “一年时间里,李小可大概会有一半时间不在家。藏历的正月十五的时候,一般都会有盛大的佛事活动,人们的衣着打扮非常漂亮。在很多年里,在我的记忆中都是和孩子过年,李小可在初五前就走了,西藏就是他的第二家乡。每次有西藏的朋友来,那就是家里来人了。”

  2016年,李小可在布达拉宫前写生

  李小可《西藏写生—圣地》 2016年 69x138cm 设色纸本

  2016年是李小可的本命年,72岁的他在7月和9月两次进藏,参加“第三阶中国唐卡艺术节”的作品评选,期间走了那曲、索县、巴青、类乌齐县、丁青县、昌都市、林芝、波密等地区,利用空隙时间,李小可在色拉寺、哲蚌寺、帕崩卡、布达拉宫、白居寺、扎什伦布寺画了九幅写生。

 

  2016年部分写生记录

  “在西藏写生并不容易,海拔高有缺氧的问题,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但是他很坚持。这场三十年的回顾,是他对藏地注入的最深的情感,这是一种缘分,作为一个独立艺术家,他表达自己的所处的时代和感受,就在西藏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刘莹说。

  李小可水墨写生展览现场

  展厅中摆放着李小可最喜欢五彩经幡。在西藏的辽阔土地上,经常会看到迎风摆动的经幡,每当风吹动一次,表示念一次经,祈祷一次。

  李小可《西藏写生—哲蚌寺修境》 2016年 48x246cm 设色纸本

 

  李小可 哲蚌寺写生

  每年藏历六月末的雪顿节,哲蚌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晒佛仪式,长约30米宽20米长的大佛唐卡就在山上的晒佛台展出,同时会有藏戏等节目表演,是拉萨最为盛大的景观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全拉萨几乎空城而来共襄盛举。

 

  李小可西藏水墨创作展览现场

  李小可有两位同伴,一个是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张建波、一个是音乐爱好者小吴,他们三人总是一起去西藏,拍摄很多了视频和照片。“李老师画写生精神超强,旁边挤满了人,他都感觉不到。他其实是一个害羞的人,也怕人,但是一画画他就不在乎了。他可以不吃不喝不去洗手间。写生用具也很简单,画架、毛笔,板子就去美术用品店买。”沉甸甸的相机包不离身,除了用手画下来,镜头就是他第二双眼睛。

  李小可《西藏写生—扎什伦布寺》 2016年 61x138.5cm 设色纸本

  “李老师是一个山水画家,但是他在画这些僧侣上,虽然小,但是勾勒几笔人物的动态,再上几抹色,就很生动。西藏人因为拜佛,身体都有一点驼背,他们的形态都很有意思。这些刚下课的小僧人,相互交谈,然后相伴着回去,透出一种静谧和闲适。”刘莹在导览中说。在面对自然山水时候,李小可画中的人物都画的很小,在画面的下方或者角落里,这是因为对自然的敬畏。李小可很平实,他把自己放的很低。所以在他的画中,人类在面对自然也是渺小的。他曾说你只有把自己缩到最小的时候,才可以客观了解到这个世界。

  李小可水墨作品 《晴》 2008年 179×48cm 设色纸本

  多年过去,李小可对西藏的理解和在艺术上的表现方式也不同了。从具体的写山、写水,到进入感情,带有哲学的意象中提取出抽象的元素加入。李小可一直保有着中国笔墨的气息,强调线条,因为他觉得线条是中国画最有支撑力的。李小可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软硬,人物、山石、树木这些的坚硬和柔软都在他的笔下一一呈现,你在远处看那些飘起的布幔,在他的画里也是在飘动着。

  李小可《远方》 2016年 45x53cm 设色纸本

  李小可《寺院的风》 2018年 46x52cm 设色纸本

  李小可有几个题目常用,例如《正月的雪》和《远方》,反复创作了很多作品。“我曾经写了一段画评,《正月的雪》表达了雪后佛国的湿润、灰色、安静、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温情。而《远方》呼应的就是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企图走的更近,可她永远在远方,永远包含着变化、失去与永恒...,这就是自然的力量,不可征服。”刘莹谈到。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