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中国画"全能"何海霞的真实人生到底怎样【2】

刘爽
2018年04月24日08:54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艺术人物】“国手”何海霞:金碧青绿山水大家的俯仰人生

  1929年的何海霞先生

  1936年12月,何海霞(左二)与张大千、于非闇、巢章甫

  1936年12月5日何海霞(第三排右三)张大千、于非厂、管翼贤、萧静亭、张佩卿、宋美然、张云若、苏凤山、巢章莆、穆藴华等合影

  1946年何海霞(左一)、王慧男、张正雍、慕凌飞、张大千、巢章甫、溥心畲

  (1937-3)何海霞(最后一排左二)与张大千、于非厂、徐燕荪等在北平中南海植秀轩合轩

  (1947-1-1)张大千在成都昭觉寺课徒。时何海霞在此(罗伦建先生提供)

  琉璃厂和大风堂 开启传统绘画之路

  “在我的一生中,先是师传统,再是师造化,最后是师我心”。何海霞先生是这样说的,他的一生也是这样渡过的。

  由这句话来研究何海霞,脉络便十分清晰,他的艺术人生便是由这重要的三个阶段组成。那么,我们首先回到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北京。

  1908年10月,何海霞出生在北京复兴门处的一个满族家庭,何海霞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三,小名福海,学名登瀛,因其母无女,十四岁时改名海霞。幼年海霞上私塾熟读诗经,父亲何子元以写字刻板印刷为业,善于书法,宋体、欧体、唐人小楷各种字体,无一不精,当时北京城许多印局的线装书封面题款皆出于其手。受父熏陶喜爱传统艺术。

  何海霞的绘画是从琉璃厂起步的,他的老师韩公典是位传统功力扎实但名不见经传的琉璃厂坐堂民间画师。何海霞一直将韩先生当做自己的艺术启蒙,在他这里,他见到许多古代字画真迹,学会了临仿字画、补画、补字,也懂得了字画鉴定知识。学徒期间他首先入手是吴门画派,大量临摹明四家,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作品和袁江袁耀作品。年轻时的何海霞便呈现出聪明又勤奋的苗头,功力很高,“画的杂树堪称一绝,树法多样,穿插自然,手法多变,大多数以写意为主,工笔间之”,以致于后来他教学生时,便经常让去“画小树”。万鼎回忆,“老师经常给我一支笔一个速写本,让去门口画小树,并说:一棵小树便可看出绘画功力”。

  从韩公典处毕业,就走上职业画家的路子。1926年他加入当时北平社会上最具权威的画坛群体“中国画学研究会”, 1927年由于在日本举办的“日中绘画联展”获得好评而被破格提为研究会的评议员。在此期间他交接画坛名流金城(北楼)、寿石公、周肇祥等人,并有机会出入故宫观摩五代宋初几大家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的作品,从此他的山水画由吴门画派为主的画风,而转向以五代宋初北派画风为主的浑厚苍茫、雄健之感。

  拜张大千门下是在1935年,当时大千先生已经名动京城,何海霞十分仰慕其作品中的大气象。但其时何海霞也已经是功力了得的青年画家,经琉璃厂一位叫张佩卿的先生介绍,何海霞带了一幅《饷鸟图》去拜师,并将图中的高士画成了张大千,形象逼真。大千先生看后,分外开心,何海霞拜师成功。数日后将何海霞借岳父的100元银洋拜师费也赠回了。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