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武汉博物馆“妙手呈金” 我在博物馆修青铜器【4】

洪镁
2017年08月11日08:22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稿】妙手呈金 我在博物馆修青铜器

  三足铜香炉 修复前

  三足铜香炉

  修复前状况:缺一足,腹底一处残缺,变形,腹壁一处裂缝,内陷变形,器物近残足处有一矩形焊补铜片,香炉内壁可见残留焊接,当为前人修复所留。

  修复过程:1、先对香炉器壁变形处进行加温矫形,再进行焊接,取前人修复残留的焊锡留作样品,进行分析;2、选取硅橡胶作为翻模材料,补配香炉残足。先依照完好的香炉足为模,翻制两块外范,再根据足部器壁厚度以石膏为内芯填充,最后组合拼装范块;3、浇筑后成型,将配足焊接到香炉残处,经过反复刮原子灰,打磨并进一步修饰,对香炉进行缓蚀,封护处理,最后做旧。

  三足铜香炉 修复后

  对于有残缺或缺损的青铜器,补配技术可将其器型补全。“有残缺的青铜器缺少的是非结构部件,可以通过器身保留部分将残缺部位不全。弱残缺部件较为简单,可以直接用铜片等材料焊接补配。若残缺部件结构复杂、纹饰繁复,则使用翻模铸造的方法予以补配。有缺损的青铜器缺少的是结构性部件,对这一类器物,需要在有充分实物或文献资料证明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补配,否则应该将青铜器保持原状”。

  此次补配工艺中用到的硅胶翻模也是胡家喜的一门特别手艺。“复制曾侯乙编钟的时代,文物复制翻模,大多用的是石膏翻模,因为曾侯乙编钟太珍贵了,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用石膏翻模复制编钟,因为编钟上有很多气孔,一旦用石膏,会堵住气孔,对文物是极大伤害。”胡家喜说,“我就想到了能不能用硅橡胶翻模。”现如今,湖北省博物馆展示的复制编钟,就是胡家喜用硅橡胶翻模的,这也是全国最早的国产硅橡胶翻模青铜文物复制工艺。

  武汉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文物商代凤纹铜方罍也出现在本次展览上。胡家喜透露:“这件青铜器其实还差一个盖子,但我们没有给它配齐。我们在修复每件青铜器的时候,都会一张张拍照,做出详细的修复档案。对于没有确切资料的文物,我们绝不会随意修复。如果未来能有新的史料出现,修复人员一定会帮助它呈现出更加完整的面貌。”

  文物修复的宗旨是“可逆性”,胡家喜指着墙上的《文物修复规则》说,“也就是说,所有修补的地方都是可以拆下来,复原成原文物残损时的模样。”

  “今天的科技一定没有未来的科技发达,也许今天我们修复不完美的文物,未来会有更好的方法去医治它。所以,有些变形太严重、补配较困难的文物,我反对强行修复。”这是胡家喜几十年从事文物修复的经验,亦是他的修复智慧。

  铜盏 修复前

  铜盏

  修复前状况:缺器盖,下腹部器壁有两处残缺,残缺处器壁略有变形,三兽足和两兽耳完好,两环耳完好,但其中一环耳有近半和器身分离。

  修复过程:1、先清洗器物,除去器表尘垢,用热风枪对对变形处器壁加热,进行矫形;2、用微型电磨机打磨残缺处器壁断面,剪取大小厚度适宜的红铜片进行焊接补配;3、再出去残留助焊剂,待器物干燥后,调配原子灰涂在补配色区域表面反复打磨,与周围原器壁薄厚一致;4、对器身进行缓蚀和封护处理,进行全色做旧;5、在补配器盖前,修复团队经过多方面调研并查阅文献资料,借鉴随州博物馆藏相似器型的铜盏进行翻模组装,浇筑出完整器盖。

  铜盏 修复后

  青铜器焊接和补配后的部位,其外观颜色与青铜器原件一般有较大区别,做旧工艺即是为了使两者和谐一致。

  将东西方的青铜器进行对比,中国的青铜器有古旧感,而西方的青铜器看起来更有光泽感。胡家喜表示,这是中外文物修复的理念不同,其实也是背后的文化心理不同。“外国的青铜器修复,希望它们能看起来熠熠生辉,而中国青铜器修复,尽量保存修复的痕迹,比如,只要不是从内生发的有害锈,外层的保护锈,尽量都保留下来。”

  在文物修复室的一角,摆放了文物拍摄器具,胡家喜和他的团队每修复一件文物,每个步骤都要留下照片和资料,就像医生给病人的病例,在这里每件文物也有一份“病例”,考古研究者可以从“病例”中看到文物原本的样子。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