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吴琴木和他的绘画:满山苍翠扑人寒【3】

郎绍君
2017年03月02日08:26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栏】郎绍君:满山苍翠扑人寒——吴琴木和他的绘画

  40年代中后期,吴琴木临、仿作品减少,写生和命题创作增加。画册收入的《湖天放舟图》(约1945年以后)《虞山兴福寺》(1948年)《栖霞山千佛岩》(约1945后)《林文忠公游西岳华山诗意》(1948年)《空山雪舞》(约1945年后)《箫声琴韵图》(1948年)《游黄山诗意册》(1952年)《农家乐》(约1952-1953年间)等,都属于后者。《湖天放舟图》又名《武林游》,描绘初夏的西湖风光,近处有坡岸水榭,绿柳红荷,远景一山横臥,宝塔耸立,中景是平静如镜的湖水和漫游其间的小舟。题“昔年同作武林游,日日湖天放钓舟,自鼓蘭橈采莲去,钱塘门外断桥头。”诗画相配,清新秀丽,表现了画家由观察体验得来的真实感受,与过去的临仿作品有了很大不同。《虞山兴福寺》为写生之作,参天古木簇拥的山间古寺,正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近处翠色掩映,远处山岚浮动。画面节律紧凑,空间深远,笔墨苍厚而润泽,是一幅难得的佳作。《栖霞山千佛岩》描写南京栖霞山景色,构图略似《虞山兴福寺》,近景为林木掩映下的栖霞寺,中远景为山体,岩壁清晰,雕像似有若无。寺庙大殿建筑刻画颇为具体,显然有写生基础。传统的笔墨,略有新意的构图,正透出画家师法造化,追求新风格的努力。《空山雪舞》有“作于吴趋”款题,“吴趋”即苏州。抗战胜利后吴琴木一家曾居苏州4年余,此图可能作于1945-1949年间。画面上,皑皑雪色和袭人寒气笼罩着山林、楼阁、河流,但又透着一种郁郁勃勃的内在生机。画家在题诗中以“玉树开花万万重”“漫山都作白芙蓉”形容这景象,表达的也是一种欢快情绪,与古代多见的荒寒雪景不同。这件作品的画法很传统,但不属于某家某派,它的境界既新又旧,含古意亦孕今情——出色的绘画艺术,是超越历史时空的,不像市场上的时髦货,转瞬就成为过眼烟云。《林文忠公游西岳华山诗意》作于1948年初夏。林文忠公即林则徐,晚年曾被起用为陕西巡抚,《游西岳华山诗》当作于在陕西任上。林则徐晚年诗多“郁勃苍凉之气”,[9]《游华山诗》正当得此论。此画为横卷,右起有烟岚浮动,为平远景色,继而奇峰突起,断崖峭壁,长松巨植,寺殿掩映,云雾缭绕。再往左,大山兀立,层层高远,浑厚而凝重,远处又有嵯峨的群峰。绝顶处,有两人正极目远眺。整个作品结构缜密,气势连贯而又起伏跌宕,与“郁勃苍凉”的林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图用笔沉厚苍秀,着色融浅绛与小青绿为一,风格略近石溪而细密严谨过之。堪称杰作!

  吴琴木 层峦叠翠

  《萧声琴韵室图》(1948年)为古琴家吴景略作。吴景略,名韬,号缦叟,生于1907年,江苏常熟人,著名古琴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为吴琴木好友。此图为横幅,描绘古木翠竹、迴廊环抱的宅院庭堂里,一人弹琴,一人静听。庭院背后有起伏的山峦和流动的云气。横移的舒展构图,清幽宜人的景色,使人想到富于诗意的宋画,想到吴氏所奏《梅花三弄》《空山忆故人》一类琴曲的意境。

  《游黄山诗意册》(18开)画的是退醒庐“游黄山十八首”诗意。画家在题跋中说:“玉声先生主盟骚台,十年前余于鸣社常得唱酬。今读退醒庐诗游黄山十八首,恬淡超逸,悠然神往,因以无声诗和之。”“退醒庐”是近代著名报人、作家孙家振的室名。孙家振(1862-1939年)字玉声,号潄石,上海人,历任《时事新报》等报主编,又自办《新世界报》《笑林报》《大世界》诸报及上海书局。著有《如此官场》《风尘剑侠》等。1939年,吴琴木曾“与一些青年朋友们组成‘鸣社’画社”(见龚梧《后记》),他与孙家振“唱酬”应在这一年。此册作于1952年(有“壬辰秋日”款),即孙家振逝世13年之后。全册依醒庐诗次第,从《登程》始,以《晓别黄山》结束,中间包括《由浙西入皖南》《昱岭关》《温泉》《狮林寺》《小心坡》《铁石阑干》《百步云梯》《阎王壁》《鳌鱼洞》《梦笔生花》《天都峰》《五老上天都石》《蓬莱三岛石》《始信峰》《云海》《文殊院》。吴琴木显然到过黄山,因为每开册页都是具名描绘,显然有写生的基础。十八幅画,幅幅不同,有平远,高远,深远,有饱满,疏宕,空灵,变化中见统一,平正中寓险奇,洁整中含活泼,自然中有经营。其用笔松秀而苍,用色清雅而润,反映出吴琴木营造境界、驾驭笔墨能力的高度成熟!

  《农家乐》也许是吴琴木最后一件作品,横幅。画面右侧是一座没围墙的院落,屋中一青年妇女在织布,屋外立一水牛,大树下一老农坐着歇息,他手持烟锅,正注视着跟前的三只小羊;其右侧,一老年妇女正在喂鸡,身旁站一衣着齐整的儿童。再往左,是路、木桥和一条斜穿画面的小河,河水清澈,鸳鸯凫游桥下。河对面是稻田和稻场,田里有人收割,场上有人脱粒;再远处,是另一处房舍,房前又能做活的人……。整个作品,历历分明而又生动有致地描绘了农家的秋忙。农人均现代衣扮,动作皆含写实因素(如手拿烟锅、扶膝而坐的老农,一手持盒、一手洒米的老妇等,都是古代山水画的点景人物所没有的“现代姿态”。)所描绘的显然是现实生活,表现的是一种安详、喜悦的升平景象。50年代初,画家们力图响应毛泽东的号召,用画笔“表现新的人民的时代”,“歌颂新生活”。但像吴琴木这样的老画家,只能用熟悉的传统方法描绘他们所不熟悉新题材,于是有大量“旧瓶新醋”式的作品出现。这幅《农家乐》亦属于此类。但历代都有“耕织图”,吴琴木显然借鉴了这一传统,画中对人物、景物真实性的追求,则体现了他的革新努力。这让我们知道,吴琴木和大多数老画家一样,对新的社会和新文艺政策作出了积极的向应。

  除了山水,吴琴木也擅画花鸟、人物和动物杂画。其花鸟,师法恽南田,兼及清代诸家,所见最早的作品——画于1923年的《花鸟四屏》,拟华新罗、李复堂和近代张孟皋等。后来的作品,多为没骨花卉,清润淡雅,一派常州风韵。其人物,能工能写,尤能造境,使人与景统一于特定的境界。如《喜雨亭》(1940年),以《喜雨亭记》为题,描绘在陕西扶风为官的苏东坡因喜降雨,邀友人“举酒于亭上”以相庆贺的情景。亭中人物虽小,衣冠神态毕现无遗。画面把亭边的树木画得十分茂密,大有久旱遇雨、草木滋润之意。《书蕉图》画怀素在芭蕉叶上苦练书法的故事,人物形态饶有唐人风致。《十八阿罗汉尊者》(1933年)以李龙眠白描法刻画十八罗汉,神态生动,画法细密,是极见功夫之作。《团扇秋风图》精整秀丽,仕女造型与改七芗略有渊源。

  概而言之,吴琴木是20世纪画坛一位功力深厚的传统型画家,他以山水见长,兼能花鸟、人物,其艺术道路,由师古人而师造化,由临仿而综合创造,由四王吴恽上溯吴门画派、元四家、赵孟頫、李郭董巨,又旁及四僧、龚半千等,综合创造,自成一格。其作品,表现出对古代文人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结构严谨,笔墨精纯而多变,风格温润秀雅。其总的艺术倾向,与同时代的吴湖帆、张大千、张石园等相仿佛,绘画能力亦在伯仲之间。随着20世纪画史研究的深入展开,吴琴木和吴琴木类型的画家一定能得到更新的认知与评价。

  2002年11月有25日

       作者简介:

  郎绍君,1939年12月生于河北定州。196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78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至今,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任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长于中国美术史与艺术评论。曾应邀到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及国内诸多大学、艺术院校或美术馆讲学。 著有《论现代中国美术》《重建中国精英艺术》《现代中国画论集》《郎绍君美术论评》《20世纪中国画家》等。另有关于中国古代、近现代美术的论文、评论、序跋约百余万字发表。

  注释:

  [1] 所见几部重要的美术家名录与辞典,如1947年上海美术茶会编《美术年鉴》,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沈柔坚主编《中国美术辞典》,刘曦林主编《中国美术年鉴》,林志浩编《中国美术社会团漫录》,梁洪涛主编《上海市现代书画家名录》等,都没有吴琴木的名字。

  [2] 见李廉深《伴随丝市兴盛的震泽商业》,《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第17页,吴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0年。

  [3] 林黎元《南浔丝商‘四象八牛’》,见《浙江文史集粹》经济卷(上册),浙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4] 1945年,吴琴木居苏州,夏,为虚斋作《南山秀峙图》扇面,中秋,又为其临赵文敏《吴兴山水清远图》。琴木在跋中说,此图藏苏州顾氏过云楼,“虚斋老伯以其为家乡风景,特嘱余摹入扇头,以供玩赏。惟余笔墨拙劣,未能得其万一。”

  [5] 艺友《吴琴木画展》,上海《海报》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2月24日。

  [6] 同注2。

  [7] 同注3。

  [8] 黄宾虹《致朱砚英》,《宾虹书简》第4、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9] 钱仲联编著《近代诗钞》第一册,第19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责编:王鹤瑾、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