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承上启下或改写我国骰子历史
对于考古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个骰子来自哪个年代?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宋治民观点是,夹砂灰陶在汉代比较流行,估计骰子的年代是在汉代。刘章泽认为,遗址的时代和灰坑堆积等,可以证明它的年代。
骰子现无法做同位素检测,但它本身的造型,也蕴藏了大量信息。
中国现在发现最早的骰子,是山东的一座战国墓出土的。战国到秦汉时期,我国原产的“骰子”,是14面体或者18面体,上面都是汉字,被称为“焭”(qióng)。在这之后,直到东晋和唐宋时期,才出现了正六面体的骰子。
而这个骰子,6面体加点数,明显有东晋骰子的影子。上下的柱体,又保留了中国的“传统特色”。如果确定这个骰子是汉代物品,那么点数骰子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提前。
这个骰子,却不一定是赌具。“如果用于赌具,涉及到钱财,肯定要做得精致一些。”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罗新本长期研究四川的骰子,他推测,这个陀螺骰子可能是当时小娃娃的玩具。
身份鉴定/或是中印文化结合物或与南丝绸之路有关
提起了骰子,怎么能不说说我们四川博大精深的麻将呢?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
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我国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这里的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不过,骰子后来的演变,明显增加了西方的文化因素。宋治民说,这个骰子对于研究中国骰子的起源、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一、二、三、四、五、六点,这是中国没有的,这个来源于印度。”他说,这个骰子极有可能是中印文化碰撞的产物,或与南方丝绸之路有关。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浩野(图由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