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7日,南京地铁5号线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全线涉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 处,包括南京人引以为傲的明城墙、朝天宫,因此被称为“对南京千年文脉影响最大的地铁线”。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5号线中涉及文物的线路还在规划中, 地铁迎面遇上文物是“绕道”,还是“下潜”,仍在斟酌。但确定的是,方案只有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工程才有立项的可能。文物安全审核前置的程序,在全国 范围内是第一次采用。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可
为什么要国家文物局先批准?
这条线影响地上文保单位25个,涉及明城墙、朝天宫,还有重要六朝遗址
5号线纵贯南京主城区,直接影响地上文保单位25个,其中有4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文保单位达到183个,同时经 过6个地下重点埋藏区。这些文化遗产从东晋至民国,几乎完全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提到的各个时代重合,这也被称为南京的“千年文脉”。
从5号线的“文物清单”上看,不乏一批经常出现在宣传片中、代表南京城脸面的文物。比如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砖结构古城墙——南京城墙、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朝天宫;南京民国建筑中杰出代表——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等等。
而深埋在地下、看不到的同样重要。此次涉及6个重点埋藏区,可能存在的重要遗迹有六朝时代拱卫建康城的东府城、西州城,东晋皇家陵园晋西陵,南唐、明代皇宫的御道。这些遗迹也很可能会在地铁建设中出现。
记者了解到,地下文物的埋藏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与5号线隧道顶部距离在4至17米之间。南京市民最担心的还是地表文物的安全会受到影响。“一是在地铁施工中,大型机械工程设备一开带来的震动;二是地铁列车在轨道上长时间运行时造成震动,会不会也将造成影响?”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