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给你一个二刷《琅琊榜》的理由:深扒剧中的书法墨迹

2015年10月21日08:38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雅昌专稿】给你一个二刷《琅琊榜》的理由:深扒剧中的书法墨迹

  4.行书、草书、行草——体现人物个性

  从《伪装者》里的大背头到《琅琊阁》里的披头散发,大哥明楼,哦不,琅琊阁少阁主蔺晨的风度翩翩还是始终如一的,从他手里那玩世不恭的扇子就能看出来。眼尖的书法行家也能看出来,扇子上面书写的是行草。

蔺晨少阁主手中的扇子

放大了看

  行草,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此一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是单线发展。这个时期的草书整体水平很高,特别在当时的士族名士当中,一下子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书法家。

行书、草书分不清的字儿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看了这么多,二刷《琅琊榜》的理由杠杠的~

BTW:苏哥哥指不定还木有死呢!

↓↓↓↓↓↓↓↓↓↓此处有彩蛋!↓↓↓↓↓↓↓↓↓↓

吸烟有害健康

宋体,妥妥滴

上一页
(责编:鲁婧、潘佳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