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彩色摄影在中国的起源

曾璜

2015年08月17日08:14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彩色摄影在中国的起源

4


4

  《处决“南武”号海盗》(图④)是手工上色的晚清历史新闻的原版蛋白照片,反映了19世纪对摄影术彩色化的追求。1890年12月10日,海盗劫持了来往汕头、香港之间的“南武”号,打死了船长、二副及一名外国旅客,劫掠了价值5万多港元的财物。1891年九龙城中国官府捕获10名海盗,请求港方派员监斩,同时还邀请了雅真照相馆拍摄照片。开设于香港的雅真照相馆,19世纪末就在广州开设分店,是早期重要的中国照相馆。这些照片因符合西方人对于中国的猎奇心理,被大量洗印、复制,直至20世纪40年代仍广为流传,成为许多西方人收集中国照片的必备之选。

  北京的阿东照相馆(Hartungs)在民国期间拍摄制作了不少手工上色的原版照片。摄于1930年前后的《驼队与北京城》(图⑤),拍摄了穿行在北京城外的驼队,记录下北京城清末民初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更珍贵的是,该照片承载了不少重要的摄影术史料:手工上色、拍摄技术技法、银盐纸基、大尺寸、阿东照相馆的印章等,代表着彩色胶卷出现之前中国照片彩色化的方式和品质。阿东照相馆由德国人哈同(Hartungs)开设于东交民巷,是清末民初少数在京的由外国人经营的照相馆。阿东照相馆还是外国摄影师在华的重要据点,拍摄或处理过许多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影像,如斯诺1936年延安之行的30多个胶卷,其中包括了毛泽东头戴八角帽那张举世闻名的照片。

(责编:魏欣宁、潘佳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