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虾蟇经(不著撰人,日本文政六年东都丹波元胤刊卫生汇编本)
黄帝虾蟇经(不著撰人,日本文政六年东都丹波元胤刊卫生汇编本)
《隋书·经籍志》所载之《黄帝针灸虾蟇经忌》一卷即为此书,内容以《黄帝内经》所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为理论基础,主张人体的气血阴阳消长会因月亮圆缺盈亏的影响,而产生规律性,是以针灸治疗应按不同时间,取不同穴位。同时,针灸的禁忌时间及禁忌部位尤须避免,其禁忌部位更因年、季、月、日、时辰之不同,而有所差异。此书结合了日月变化与阴阳刑德观念,认为人体的气血盛衰与针灸穴位依每日月中之兔及虾蟇的形象产生变化,治疗五脏须注意四时及五行之避忌处,因而被视为现存较早的一部针灸禁忌专书。《黄帝虾蟇经》一卷传入日本后,到了江户时代被编入医学馆督事丹波元胤敬业乐群楼所刊之《卫生汇编》第一集。书中钤有“小岛氏图书记”朱长、“博爱堂记”朱长、“扫叶山樵”朱方,另有小岛尚真之朱、墨笔校读及题识,显见曾为小岛尚真所藏,后为杨守敬购入。
(许媛婷)
巢氏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等奉敕撰,日本影宋钞本)
巢氏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等奉敕撰,日本影宋钞本)
《巢氏诸病源候论》,又名《巢氏病源》、《诸病源候论》或《巢氏诸病源候总论》,是中国医学史第一本全面论述各科病症成因、病发规律,以及病患症状发展变化的医学专书。全书共五十卷,凡六十七门,载列各科症候计一千七百三十七条,完成于隋煬帝大业六年(610)。书中内容丰富,汇罗广泛,论述精辟,作者将各种病名症候及病因病机加以整理,分门别类,除一般内、外、妇、儿、眼、耳、鼻、齿、皮肤等科外,尚涉及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症候现象之描述,对后世医学影响甚大。宋代以前各种刊本在中国均已散佚失传,在日本则保存了两部南宋刊本:怀仙阁藏本(现存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和酌源堂藏本(今下落不明),江户幕府医官小岛尚质(1797-1849)曾据以影钞保存家中,后为高崎藩医官山田业广(1808-1881)所得,最后在杨守敬赴日访书的机缘下回归中土。
(郑永昌)
大地全球一览图(清·六严绘,清咸丰元年重刊卷子本)
大地全球一览图(清·六严绘,清咸丰元年重刊卷子本)
《大地全球一览图》为十九世纪中叶问世的巨幅中文版世界地图,由直隶沧州史地学者叶圭绶(字子佩)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初绘。咸丰元年(1851)秋,江苏江阴史地学者六严(字德只)据叶氏旧作,另参考当时中外史地新著,重为修订摹刊。六严运用了西方球面投影法,分别以南北两极为中心,赤道为边,构成南北两半球图形,图像四周为图说与释文,包括地名注释及东西洋各国译语等附记,甚具参考价值。
全图篇幅巨大,构图精美,资料引用丰富,且注释详细,具体反映出清代后期中国地图学者在西力东渐的冲击之下,征考传统旧学,并援引西学新知,进而重构世界地理图像的努力,成就非凡。
(洪健荣)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