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公共艺术:为所有人的艺术

2013年09月11日08:3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公共艺术:为所有人的艺术

  许江作品《共生会否可能之一》参加了今年6月在福建漳州举行的大型公共艺术展览。

  9月6日,一只身高18米的“大黄鸭”在北京园博园展出,9月26日将移师颐和园。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的这只“大黄鸭”从今年5月“游”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时,就受到了内地许多人的关注,多座内地城市都向霍夫曼邀约展出他的“大黄鸭”。甚至,在这只正版“大黄鸭”未到来之前,内地多座城市就出现过“山寨鸭”。一只“大黄鸭”掀起了一场公共艺术“热”。为此,新京报《新艺术》推出10个版的公共艺术专题,从北京出发,放眼中国和世界,走入这些年我们身边的公共艺术作品。

  公共空间与公众产生关系的艺术

  对于公共艺术的界定,学界有着不一样的理解。通常是指以任何媒介创作,且置放或附加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例如人行道上的铜像,或是公园里的纪念碑。公共艺术也可包括公共空间里的各种艺术表现,例如建筑物;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与设施,如桌椅、路灯等。还有一种更广泛的理解,认为只要是在公共空间与公众产生关系的艺术样式都是公共艺术,包括表演、歌舞等。它是与这座城、这里的人产生关系的艺术。

  因此,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建筑、雕塑、绘画、涂鸦、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甚至是节庆活动等。

  城市发展进程影响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的概念来自西方。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在今年6月福建漳州举行的“新美学的崛起——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称,在西方,公共艺术的历史与艺术史是一样悠久,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进入到19世纪也就是工业化时期,公共艺术成为了一种总体上的所谓“回忆的文化”或者是“纪念的文化”组成部分。在欧洲的城市和乡村,处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纪念碑。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独立的城市战略或文化政策战略,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才诞生。

  西本哈尔认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文化政策的新观点,认为文化应该进一步民主化,当时有个口号叫“为所有人的艺术”,或者“为人人的艺术”,当时的风潮是不管戏剧还是视觉艺术都走出剧院和博物馆、走到街头进行演出和展示;另外一个文化政策的背景就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末人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的城市居民开始迁出城市中心,迁到郊区去住,同时兴起了方便人们集中消费的大型购物中心,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变成住在郊外,然后开车到城市的边界地方的大型购物中心去买东西。这样一来内城或者老城区就没有太多人居住和生活,因此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城市文化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希望通过公共艺术这种方式重新给老城区注入活力。

  公共艺术发展到今天,一方面作为艺术家进行社会参与和社会介入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也被政府有意识地纳入到城市营销和城市发展战略中。

  中国公共艺术关乎公众权利和启蒙

  城市公共艺术概念与城市化发展是离不开的,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中国雕塑家协会副会长孙振华认为,“在中国,公共性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中国民众开始从新的角度考虑自己在公共空间中的权利问题。”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有公共艺术传统的国家,因此,中国公共艺术有它的双向性,一方面它表现为对公众权利的尊重,表现为公众权力的实现,同时,它又是公众自身素质的提高,公众文化艺术水平普及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共艺术在中国实现的过程也是对于中国公众启蒙的过程。”

  ■ 历史进程

  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从古希腊、罗马帝国到中世纪

  具有宗教和政治权力象征性

  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城市公共空间里便有了具有宗教和政治权力象征性的作品。最大的典型就是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这座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庙,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在正中央供奉着黄金象牙镶嵌的雅典娜雕像,高达12米。

  在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为了彰显政治权力和宣传的需要,在帝国领土上树立起来成批制造的雕像。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雕像是罗马艺术最独特的地方。

  意大利雕塑家多纳太罗的铜雕《大卫》

  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

  教会和地方管理者的资助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公共艺术的一个伟大时期。比起15世纪北部欧洲的艺术创新时期来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品都是有资助的。这些资助来源于教会或是地方管理者。这些作品包括“欧洲绘画之父”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乔托·迪·邦多纳的斯科洛文尼教堂壁画、意大利雕塑家多纳太罗的铜雕《大卫》、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像《大卫》和《哀悼基督》等。

  “巴洛克艺术之父”之称的贝尼尼的《圣特雷莎的沉迷》

  巴洛克时期(1600-1700)

  反对宗教改革的武器

  17世纪开始的巴洛克艺术出现在天主教反对宗教改革最强烈之时的教廷所在地罗马。在建筑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在雕塑方面,有“巴洛克艺术之父”之称的贝尼尼的《圣特雷莎的沉迷》。特蕾莎是反宗教改革的重要圣徒之一,雕像描述了一位天使把一支燃烧的金箭刺入。在绘画上,则有彼得·保罗·鲁本斯、卡拉瓦乔等大师。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

  18、19世纪

  纪念雕塑盛行城市建筑勃兴

  18世纪和19世纪,由于天主教在艺术资助的削减,西方公共艺术更多是纪念主教、国王和特别的英雄人物。例如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的纳尔逊纪念柱。这座高51.59米的纪念柱是为了纪念死于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的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法国的凯旋门也是这样的作品,它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大胜奥俄联军的功绩下令兴建的。

  此外,还有一部分作品是城市建筑。在美国,这个时期有名的建筑有位于华盛顿的国会大厦,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和圣帕特里克大教堂。而在欧洲,公共艺术则是更多元,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伦敦国家画廊,新哥特风格的英国国会大厦,即威斯敏斯特宫,法国巴黎歌剧院、艾菲尔铁塔等。

  艺术家安东尼·葛雷姆在英国纽卡斯尔北部所做的巨型雕塑“北方天使”。

  20世纪及以后 艺术样式更多元

  政治艺术

  20世纪到现在,公共艺术在功能上、形式上和媒介上更广泛了。政治的需求拓宽了公共艺术为宣传服务的功能。也许公共艺术为政治服务做得最突出的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运动,这是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1927年后为了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发起的。这时期的海报、绘画和雕塑等都是为了歌颂发展成就而创作的。

  与此同时,德国纳粹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通过展览的方式妖魔化犹太人,一场大型公共艺术展在慕尼黑举行,展示了被禁的现代绘画和雕塑,被纳粹称为“堕落的艺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墨西哥,迭戈·里维拉、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和何塞·克莱门特·奥罗兹科三人发起了墨西哥壁画运动,他们在公共建筑物上画壁画,宣传墨西哥民主革命。

  还有一种20世纪出现的城市公共艺术形式是街头壁画,一些小众团体为了抗议当权者而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国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地都出现了类似的公共艺术。这些都是为了强调一种政治立场。

  大地艺术

  20世纪出现的比较新的公共艺术形式就是“大地艺术”(Land Art)或称“地景艺术”。比较有名的有1970年由雕塑家罗伯特·史密森所创作的“螺旋形防波堤”。这是一件大地雕塑艺术品,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观进行人为改变,营造一个新的人工的艺术景观。这件作品位于美国犹他州布里格姆以西30英里处,在大盐湖北部。史密森用665吨玄武岩和泥土创造而成,螺旋长450米,宽4.57米,一直延伸到湖深处。

  涂鸦艺术

  涂鸦的英文是graffiti,有“刮”的意思。对于涂鸦的定义一般界定为,公共或私有设施上的喷、涂等行为,可以是画也可以是文字。涂鸦一般认为是非法的,这个非法性是针对涂鸦作品所创作的地方,而不是对创作的内容而言。代表人物有美国英年早逝的涂鸦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巴斯奎特的作品常把各种符号、文字放到画面中,他作品都署有“SAMO”的名字,这个名字是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曼哈顿随处可见的。

  传统领域

  现在的公共艺术其实还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作品,比如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壁画等。例如,英国建筑师伊恩·里奇为爱尔兰都柏林所建造的高121.2米的“都柏林尖塔”又称“光的纪念碑”,当时是为了纪念所有为联合国服役的爱尔兰士兵。

  其中还有一件非常有名的雕塑作品——“芝加哥毕加索”。这是毕加索一个未命名的纪念雕塑,也是最有名的市政艺术之一。这座雕塑于1967年8月15日落成,高15.24米,重达162吨,花费35万多美元,坐落在芝加哥市中心戴利广场。当年毕加索并没有收任何费用。这也是芝加哥市中心最早的大型户外公共艺术品。

  当代艺术领域

  现在活跃的许多知名当代艺术家也都做过非常有名的公共艺术。如让·丁格力和妮基·桑法勒在法国斯特拉文斯基广场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喷泉”,艺术家借由这个喷泉表达出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风格。艺术家安东尼·葛雷姆在英国纽卡斯尔北部所做的巨型雕塑“北方天使”,高20米,两翼54米宽,重20吨。这件雕塑所在的小镇原本以煤矿业为主,后来逐渐衰落。艺术家在当地用煤炭铸铁,做这件作品,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工作机会,间接改善了人口外流降低失业率等社会问题。

  博物馆——最伟大的现代公共艺术

  公共博物馆和画廊是现代社会最好的公共艺术。这些艺术机构给所在的城市或社区带来了不容置疑的艺术“福利”。首先,他们的建筑本身的美感就是一个公共艺术品。类似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还有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其中,蓬皮杜艺术中心是座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整个建筑由纵横的玻璃管道、硕大的玻璃墙体和错综的钢架构成。

  其次,馆藏的作品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也是最好的公共艺术品。这些公共博物馆和画廊都藏有大量艺术品,无论是史前艺术,还是当代艺术,无论是绘画、雕塑、版画,还是装置、影像等。

  对于任何领导者而言,保护和尊重这些纪念碑或文化中心,无论何时都是一种责任。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艺术是一种语言,公共艺术就是公开演讲。

  ——乔纳森·琼斯(英国文化评论员)

  (撰文记者 何建为)

(责编:赫英海、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