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蔼力 《苍白的不只是你》 布面油画 300×600厘米 2007年
徐悲鸿 《珍妮小姐画像》 布面油画 98×136厘米 1939年
□□李桂仁
近几年,各种因素推高了艺术品的成交价格,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开始关注艺术品市场,这个市场也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购买力,其中超过50%的购买人群目的在于投资。艺术品投资主体随着艺术金融产品多样化由单一的富裕阶层逐渐过渡到平民百姓,然而,艺术品投资与金融投资一样,都存在着风险。在中国油画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时候,投资风向在哪里?
早期油画“捡漏”可遇不可求
20世纪早、中期油画界名家辈出,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港台地区对老油画的重视开始较早,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有一批成熟而稳定的藏家群体。早年,这一板块的成交主要集中在香港苏富比与香港佳士得、台湾罗芙奥等。近年来,内地拍卖行早期油画专场的推出,使部分内地资深藏家也开始了对早期油画的关注与购藏。
早期油画在二级市场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常玉的《五裸女》在2011年春拍中,拍出了1.14亿港元的天价,成为迄今为止油画中唯一一幅突破亿元的作品,创下华人油画拍卖纪录。此外,其他早期油画家的作品在拍卖场上也表现不俗,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和《奴隶与狮》在2006年以3300万元和5388万港元的价格成交;《放下你的鞭子》和《珍妮小姐画像》在2007年以7200万港元和2496万港元成交;林风眠的《渔获》在2009年以1634万港元创下其油画成交纪录。
在2012年市场调整时,早期油画的市场稳定性和抗跌性表现突出。2013年春季拍卖会中,早期油画也领衔复苏。在中国嘉德的早期油画专场中,吴作人的《战地黄花分外香》以805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吴作人油画作品的拍卖纪录,成为今春拍卖油画成交价格最贵的一幅作品。常玉1929年创作的油画《帘前双姝》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3538万港元的高价。
在中国艺术史中,早期油画家的艺术成就已盖棺定论,很多重要作品更是载入史册。然而,这些老一辈艺术家早期生活在战争或动乱的社会背景中,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不多。有幸躲过灾难的艺术家,多半将作品捐给国家美术馆等官方机构收藏,市场流通量有限,很多藏家看好中国早期油画的市场未来前景。
早期油画的市场虽然多数看涨,但是缺乏精品与流通量少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加之受到一些藏家与群体特别关注,早期作品一旦出现在拍卖场上,价格很容易被捧高。这也使得市场上早期油画的伪作尤其多,对早期油画没有专业研究的投资者应当谨慎入手。作品的来源出处以及流传方式,都对早期油画作品的鉴别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即使作品有出版和展览也不能尽信,需要考证展览和出版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写实油画焦点集中价格高企
国际上写实油画的市场已然没落,由于中国内地藏家接触绘画较晚,写实绘画的审美门槛较低,写实油画在国内仍然受到欢迎,有很大的市场基础。
近几年,尤其在“热钱”涌动的2011年,写实油画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继续走高,价格纪录也是接连告破。如中国嘉德推出陈逸飞的重要作品《山地风》,就曾以8165万元创下了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2012年,尽管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整体表现平淡,但写实油画作品仍然有良好的市场反应,沈尧伊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就在2012年嘉德春拍中以4025万元的价格创造了画家画作最高拍卖纪录。
2013年,多家拍卖行的当代油画雕塑专场都聚焦于写实油画。香港苏富比春拍“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中,写实版画的比重达到了2/3。在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艾轩、陈衍宁成为支撑力量。北京保利的现当代艺术夜场也是侧重于经典写实主义,着重推出了靳尚谊、杨飞云、王沂东的经典作品。其中靳尚谊的作品《髡残》以 3910万元成交,成为目前市场上最贵的靳尚谊作品。
从近几年的拍卖成交结果来看,写实油画板块构成高价位拍品的艺术家名单基本固定,并没有特别多的变动,这也说明有一批坚定的收藏者在支撑他们的市场,这些艺术家的市场稳定度已经构成,受到市场的波动相对会比较少。但是藏家也并非对名家作品照单全收,除了已经在市场上确立地位的写实派代表艺术家之外,写实派的二线画家的作品在这两年虽然受到关注,但升值空间有限。
当代艺术前途未卜
当代艺术的成长紧贴市场,最早由西方藏家前来“开矿”,等时机成熟后再将作品返销回来,当代艺术便被炒热了。尤其是2006年3月,纽约苏富比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120号》以97.92万美元的价格成交,直接引爆中国当代艺术的全球行情。在海外资本的推波助澜下,本土资本也强势入驻,当代艺术价格也在资本的抢滩下,高价频出。岳敏君1993年作《轰轰》也在2008年以4814万元成交。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爱》和《血缘:大家庭一号》在2011年分别拍出了6659万元和5381万元的高价。
然而,在经济危机面前,当代艺术市场显得格外脆弱。在2008年和2012年,中国经济稍有波动之时,当代艺术市场的规模急剧下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2012年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大量流拍。2013年,当代艺术滑坡波及面扩大,在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周春芽3幅上拍作品全部流拍,而曾梵志的唯一一幅估价350万元的上拍作品也遭流拍。
曾风靡一时的当代艺术,如今开始萎靡不振,原来动辄几千万元的行情一去不复返,原先的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市场的新利益格局中逐渐式微。策展人沈其斌曾放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重新洗牌,近日他又声明,“8G”即将代替“F4”。
由于当代艺术市场在内地藏家中基础薄弱,早期几位具有中国符号艺术家的作品都有欧洲买家的支持,西方资本的进入引发了他们作品价位的提升。从藏家群体而言,当代艺术以前是以外部藏家的眼光来挑选,中国人对这批当代艺术家及作品的认可,绝大部分资本跟风,没有真正的审美认可,形不成真正的收藏群体。当下,尽管沈其斌的“8G”暂时吸引了部分人的眼球,然而,在没有共同价值的认可下,“8G”也可能只是浮云。当代艺术市场的过度炒作和资本的盲目跟风已经渐渐退烧,当代艺术市场在长期缺乏良好社会文化基础的背景中很难再次突然“爆热”起来,当年中国当代艺术全线飘红的盛况也难重现。谁是下一个明星,还犹未可知。
青年艺术家作品受追捧
从近几年市场拍卖的行情来看,海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观已经慢慢切换,时有中国艺术家高价位的作品流拍。早期油画真伪难辨、当代艺术前途未卜、写实油画价格高企,促使很多国内外艺术机构投资风向转变,将目标放在青年艺术家的培养上。从去年开始,各种冠以“青年”主题的艺术项目逐渐增多。在机构、学院等的支持下,青年艺术家开始上演一场逆流上位的大戏。各种机构、画廊、经纪人及企业等都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包装、推广青年艺术家的行动,有关青年艺术家的主题展览活动层出不穷,如国内艺术机构举办的CYAP、“青年艺术100”等大型艺术项目,国外的艺术机构如巴黎美爵艺术基金也将青年艺术教育放入计划内。
在二级市场上,针对目前市场面临的调整,寻找新的具有潜力的替代品成为中国艺术界势在必行的举措。2001年左右,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只是零星地出现在拍卖市场,到2006年,青年艺术家作品开始大量出现。近些年来,青年艺术家不断攀升的成交价格纪录吸引了更多的业内外人士的关注。2008年,“80后”艺术家高瑀的作品《打虎》曾在北京翰海拍卖以112万元成交,触发了一系列年轻艺术家作品创纪录的新闻。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青年艺术家贾蔼力的作品《苍白的不只是你》以550万港元落槌,创下了青年艺术家作品拍卖最高纪录。
实际上,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艺术消费时代正在到来,价位低是当前中国当代中青年油画吸引人的一大优势。在拍卖场上,一般超过10万元的作品,买家就会明显减少。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至少没有太大风险,大部分艺术藏家是从艺术消费和欣赏的角度去介入青年艺术家作品。这也是市场的理性表现,即艺术品的品质与价格在寻求一个本应具有的契合,它将在市场的平衡博弈中得以实现。
青年艺术家在市场的关注下,成为拍卖和收藏热点,这不仅是市场新的审美需求,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藏家而言,挖掘和培养新的艺术家是可持续收藏的必要。投资于正在进行时的当代艺术板块,消费兴趣逐步转移到新生力量是一个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相比已经成名的明星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更占有优势,且在市场和收藏趣味上有众多的可选择性,逐渐成为艺术消费时代的主流也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