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艺术品高仿的那些事儿--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了解一下艺术品高仿的那些事儿

徐 熹

2013年08月12日08: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艺术品高仿的那些事儿

郎世宁的《荷花慈姑花图》 刘海粟美术馆藏 (复制品)

仿真复制业在中国已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表现。在西方国家,无论在政府办公室、大酒店、大宾馆,还是写字楼、客厅、卧室都可以看到艺术复制品。在中国,书画类的文化礼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历来是政府和名人交往的首选礼品。“艺术品仿真” 或艺术品复制的内容一般都较高雅,作品都源于历代名家之作,格调和收藏价值都高于普通礼品。在如此纷繁的市场面前,我想谈谈,我所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关于这个行业的一些琐事。

在我所接触的从事艺术品复制工作的机构或公司中,无外乎5种,个人或公司性质的工作室、印刷厂、私人藏家、拍卖公司和博物馆。这些客户中,咨询最多的是工作室和拍卖行。其中工作室咨询较多的是具体怎么做,而拍卖行则更多提的是技术的细节问题。中国的艺术品复制工作室,要多不多,要少不少。说多是因为,现在需要做字画复制当礼品的人很多,复制品在展览中的数量越来越多,能够做打印复制的工作室亦不在少数。说少是因为,精品少,有绝活的少,懂书画的人更少。我认为做复制行业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发挥画家风格、在不同的材料上再次创作,不以再现真迹为目的,主要起到复制、衍生传播的作用。另一种则尽全力还原作品的原貌,且见过原作,忠实于原作者的意境精神。前者多作为商品以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需求,如充当礼品、酒店或房地产配饰、艺术衍生品等,其商业市场巨大无比。后者则更多出现在拍卖、展览、博物馆中,意在文化的传承。由此不难看出,前者在复制行业应为大多数,后者则凤毛麟角,实际也是如此。这也难怪精品少,能再现原作精髓的复制品就更少了。中国五千年书画精髓,多为历代书画大家传世之作,百姓只能耳闻,难得一见。纸寿千年、绢保八百这一自然规律,使得民族书画珍品难以世代传承。时代在变,现代人对中国历代字画有观赏和习摹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于是市场开始出现大量的中国历代字画名家的仿品,但正因为很少有人见过原作,所以就谈不上有人去评价这些仿品的水平,其质量在市场自然也就参差不齐,大多数的时候,在这一点上制作者和消费者是站在一个高度的。

艺术品复制是个交叉学科,它涉及摄影、印刷、计算机、传统字画4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在中国,一般现在做工作室的或多或少都和印刷有些渊源,或者之前就是从事印刷行业的,他们对墨和纸的关系很敏感,很清楚4色印刷在不同材料上的配合关系,我们称之为“经验”;但他们不一定懂摄影,同时对摄影和印刷都有经验的人也还是有的;但既精通计算机又有一定书画修养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这样看来,有书画专长的人更适合这一行业,因为技术永远在变,会更新,会变得更简单,更有效率,是能够教育的,但文化就未必了。

在中国的复制行业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傅,就像鉴定学者一样,我们称之为专家、权威、高人,有时候因为复制古画的原因,有多年高仿经验的老师也会与鉴定专家在概念上被人混为一谈,也因此闹出很多笑话。高仿技术的发展,在人们如愿看到古人真迹的同时,也滋生出更让人真假难辨的赝品。技术一直都是这样,像把双刃剑,还要看人们怎么去用。那些真正的鉴定专家在如此“真迹”面前,只能是多了几分尴尬。面对和原作如出一辙的高仿复制品,平时纠结的画风、笔法、斟酌的落款、习惯等,没有了用武之地,古代字画的研究修养反而成为了他们的经验桎梏,他们可能唯一怀疑的就是眼前如此珍贵的“真迹”为什么不是在某个博物馆里。

再说“老师傅”,有人说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就是在“革人的命”,这在因循守旧、经验主义的艺术品复制行业,尤其如此。话说回来了,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有经验的人而不是技术本身,这也难怪,在一些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面前,一个有多年经验的复制师傅总会比一套初出茅庐的新技术更让人信任。但问题是,技术是在变的,人也要不断学习才行。所以总会听到一些老师傅在你面前唠叨:“我做了20年了,我怎么不知道有什么新技术?”是的,他们也许不会出错,但他们永远不会做出最好的复制品。

说到技术,其实一直有个本末倒置的问题,就是人跟着技术走,还是技术为人服务。我是学技术的,但我觉得技术是以人为本的。就拿纸张来说,在当今的复制行业,99%的工作室或机构都是使用有涂层的宣纸,我们称之为数码宣纸——它不是宣纸,而是在特制的宣纸上面涂了层氧化硅或氧化铝,以保证墨水能够留在纸的表面。对于这一点我有一段时间一直不明白,既然我们是复制国画,但凡有一点书画经验的人都知道,传统字画的墨水是渗到纸张里面的,所以才会有墨的浓淡阴湿的变化,和西画不同,可以说中国画的韵味是离不开这种独特的墨跟纸的关系的。但数码宣纸的复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像印的、不像画的,因为颜料都堆在纸的表面。答案挺简单,因为做有涂层的纸张,比让打印机在传统宣纸印制要容易。这样一来,也就说明,现代大多数人用的打印技术是为了更容易地去复制,而不是为了复制得更接近原作,或者说,涂层纸张技术是本来就存在的造纸技术,而在传统宣纸上复制的打印新技术是需要学习和开发的。复制国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处理好纸张和打印机的关系问题,想创新,要么改变纸张,要么改变打印机。道理很明显,造纸是传统技术,中国宣纸更是上千年没有什么变化,而打印机则是近50年人类文明的产物,孰是孰非,显而易见。复制技术是为了达到无限接近原作的目的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有技术去适应人,去适应人的文化,有的时候技术实现过程的简单化,让我们常常会忘了发明这个技术的初衷和目的。

(责编:鲁婧、赫英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