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走近南瓜感受她的幻觉--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草间弥生:走近南瓜感受她的幻觉

2013年03月07日10:16    来源:东方早报    手机看新闻

  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让源头来自西方的波普艺术史写入了日本人的名字——无穷无尽的圆点和条纹,艳丽的花朵重叠成海洋,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只有阵阵眩晕和不知身处何处的迷惑。无论艺术评论人士如何为她的作品加上各种诠释和定义“主义”,草间弥生只把自己描述成一位“精神病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近年来频频在中国各种艺博会双年展上出现,《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记者在日本对这位在西方波普艺术史上与安迪·沃霍尔一起见证艺术史的艺术家进行了简短访谈。

  颠覆日本传统女性形象

  草间弥生的经历和艺术具有传奇色彩,她从小患有精神分裂症,艺术是她治疗自己的一种方式。她是战后日本去纽约最出色的国际艺术家之一,并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的一员。她和小野洋子完全颠覆了日本传统女性的定义。她们在纽约参与反战、狂热的身体表演、铭心刻骨的异国恋、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女性主义装置、写作诗歌和小说、拍摄自传电影。草间弥生邂逅了美国近代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约瑟夫·柯内尔,两人一直相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伴侣的离去给草间弥生带来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1973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搬进了精神疗养院。

  但日本社会过去30年很少知道草间弥生的传奇,直到五六年前,老太太创造的风格使其在75岁高龄突然出了大名。为了舒缓晚年的神经紧张和病症,草间弥生每天坚持画一种红黄对比色背景上的圆点图案,这种图案风格又被用到造型类似南瓜的雕塑上,成为著名的草间弥生风格。

  草间弥生在美国的十几年,正值波普艺术的兴盛期。多年以后,当评论家们重新梳理她的创作历程时,把“草间弥生式”的疯狂,归位于复杂的社会环境:“那是一个‘嬉皮士’横行的时代,草间弥生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国家正在流行什么,他们抗议越战,吸食毒品,追逐东方神秘,寻求外来宗教的庇护,崇尚性解放。很多人开始以打破常规为生,一些人因此变得富有和出名。”

(责任编辑:孙石磊、赫英海)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