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高足碗
张诺然
清朝景德镇的御窑制瓷业就如同这个王朝兴衰的缩影,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随着国家盛极而衰的命运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但是,伴随着“同治中兴”,景德镇御窑瓷业也于回天乏术之势中,表现出复兴的余晖。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对中国政治局势和社会发展走向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长达48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是清帝国的最高决策人和实际统治者。因慈禧个人用瓷和宫廷庆典用瓷的需求刺激了已经陷入低谷的清代瓷业生产,从而对瓷业中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可谓晚清瓷的“一抹夕阳”。故此,光绪一朝被陶瓷界称为古陶瓷的中兴时期。
2013年首都博物馆的开年大展“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是故宫博物院藏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御用瓷器的首次集中展出。展览由“同治大婚用瓷”“万寿用瓷”“大雅斋瓷器”三部分组成,分别展陈了御窑厂遵照慈禧旨意为同治、光绪皇帝大婚烧造的庆典用瓷器,以及专门为慈禧太后生产的祝寿瓷器和文房用瓷器。这些浓丽华美的清廷皇家瓷珍展现了慈禧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代表了晚清宫廷风尚,也说明了晚清制瓷业的最高水准。
同治大婚 燕喜同和
大婚瓷是严格遵循宫廷的礼仪制度而制成的,是帝王婚礼文化的重要载体。清代皇帝在登基后才举行的婚礼称为“大婚”。同治皇帝的大婚典礼仪式在慈禧太后的直接过问操持下,最为隆重奢华,所用瓷器历时3年赶制完成。其规模超过顺治、康熙大婚典礼,通过“同治大婚用瓷”便可窥见一斑。
由景德镇御窑厂历时3年烧制完成的这批庆典用瓷,做工精致、色彩富丽、纹饰考究、寓意喜庆吉祥,堪称晚清瓷器的代表作。它们是清朝皇室礼仪制度的重要载体,是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意志的体现,也是景德镇御窑制瓷业复苏的首要推动力。
这批珍贵的大婚瓷多为生活日用器,且都是成套组合,器型非常丰富,釉色以粉彩为主,有二十四大类之多,每一类目又分出许多样式。如寓意喜庆的珊瑚红釉与金彩配合使用,既体现了皇室的尊贵,又烘托出吉祥喜庆的气氛。“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乃是清代陶瓷装饰之所长,大婚瓷将这一特征发挥到极致。如今,这1万余件大婚用瓷并没有被完整保存下来,有些散落民间,有些也已损坏,北京故宫现存不足3000件。
万寿用瓷 规模之最
慈禧太后对生辰庆典活动非常重视,并热衷于此。光绪时期正值清朝内忧外患、债台高筑之时,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在紫禁城内为慈禧太后大办寿辰庆典。为配合祝寿活动,御窑厂特意烧制万寿瓷器,在规模和数量上为光绪年间宫廷制瓷之最。
“体和殿瓷器”是万寿用瓷之一类。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光绪九年(1883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寿辰对紫禁城西区宫室进行改修,将后殿改为穿堂,并添匾曰“体和殿”,专为西太后所用。“体和殿瓷器”是清光绪九年后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用于该殿陈设和慈禧用膳,均署“体和殿”款,故称“体和殿瓷器”。“体和殿瓷器”,青花、粉彩、墨彩、单色釉瓷皆有之,造型样式几乎囊括了传统的各类瓷器器物。由于它是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寿辰而专门制作的,其装饰图案多蕴涵富贵、吉祥寿意。
春意烂漫“大雅斋”
“大雅斋瓷器”是专门为慈禧烧造的文房用瓷器,因这类瓷器上有单行横书的“大雅斋”三字而得名。那么,“大雅斋”又在何处?“大雅斋瓷器”上有“天地一家春”印文,这本是圆明园内的一处建筑名称,“大雅斋”则位于“天地一家春”的西间,是供慈禧绘画习字的自用画室。瓷器上的钤印“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因此,“大雅斋瓷器”被看做为“大雅斋”画室烧造的慈禧太后专用瓷。
在光绪一朝的瓷器中,“大雅斋瓷器”占有非常特殊的位置。它是典型的晚清官窑产品,但在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又与其他御瓷明显不同。其釉色明媚清亮、纹饰花鸟争奇斗艳,淡雅的天蓝地配素净的白菊;浅淡的绿地配娇嫩的粉牡丹和紫藤萝;沉稳的藕合地配柔美的茶花与明黄的腊梅……不仅笔意清新,也体现出宫廷的绘画特征,绝非晚清民间瓷器的粗制滥造所能比拟。晚清烧制的官窑瓷器中,光绪时期的瓷器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而“大雅斋瓷器”更是因其保存有完整的清宫画样和鲜明特点,在晚清瓷器中独树一帜。
纸上的瓷器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些由宫廷画师绘制的瓷器纸本画样。据本次展览的主办方透露,清代宫廷瓷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画样的形式交由御窑厂烧造,“同治大婚用瓷”“万寿瓷”“大雅斋瓷”的烧制皆由此步骤为先,画样由宫廷画师设计绘制而成。从保存的实例来看,故宫现存瓷器画样的内容是以线描的形式勾绘器型,在其上绘出纹饰的平面图,并且还注有釉色、数量和尺寸上的要求,使制瓷者能够依此准确地进行制作。这种近乎于实物的瓷器画样,带有帝王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是沟通皇帝、画师和御窑厂诸环节的一个重要介质,也是御窑厂能生产出合乎皇室标准瓷器的前提和基础。此前,各代虽皆有数量庞大的御瓷生产,却没有任何画样保存下来,因此,故宫这批画样是极为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