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低迷中各有对策:京资南下 外资北上--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实时播报

市场低迷中各有对策:京资南下 外资北上

2013年02月18日09: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2012年,拍卖行整体总成交额出现明显的下跌,既是艺术品金融化后资本狂潮全面退却的信号,也说明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不再刻意追求天价。根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蓝皮书, 2012年春拍,全国单件成交价超过100万元的拍品不过2500件,而秋拍仅为2000件左右,全年相比2011年减少一半以上。而这一半的减少直接牵动了整体市场的下滑。以香港苏富比为例,其春拍成交24.64亿港元,比之去年在成交额方面下降了近三成。而到了秋拍,这一下滑趋势依旧明显,20.45亿港元的成绩是近几年来香港苏富比拍卖新低,同比去年秋拍的32.1亿港元下降了36%,环比今年春拍下降了17%。与成交额大幅下降不同,最近两年香港苏富比的总成交率却基本保持平稳,2011年春拍成交率为91%,秋拍则为85%;2012年春拍成交率为87%,到了秋拍依旧是87%。

京资南下 外资北上

2012年的艺术品查税风波给拍卖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按照我国相关税法,艺术品交易的综合税率高达30%左右,这对下滑的市场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目前北京和香港是中国艺术品交易的双中心。香港的优势是零关税。在现有的税收政策下,为了利用香港和北京两地的政策资源和艺术市场资源,京资拍卖行南下香港自由港,外资北上北京保税区,规避高昂税收成本。

2012年9月,苏富比集团与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签署合资协议,联合组建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尝试保税拍卖。由于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是“文化保税区”的投资者,苏富比北京能够在北京天竺“文化保税区”举办拍卖会,歌华集团将不再允许其他拍卖公司在苏富比授权地区进行拍卖或销售展览,使得苏富比的拍卖有了垄断的意味,取得了其他拍卖行所不具备的保税优势。但另一方面,艺术品交易对文化氛围、商业环境、交通设施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艺术品机构、收藏者、投资者到顺义的保税区里经营和参与艺术品交易与拍卖,首先要解决服务环境和商业设施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市场对苏富比进军北京是非常看好的。苏富比集团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荣登美国权威艺术及拍卖界杂志《Art Auction》2012年艺术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士名单第5位,理由就是其带领苏富比实现了内地市场的开拓,让苏富比成为首家进入内地拍卖界的国际艺术拍卖行。

自2012年7月起,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荣宝拍卖等多家北京企业赴香港开设分公司,享受香港优惠税率。内地两家领军拍卖公司的这两场香港首拍,被业内视为进军境外市场的重大举措。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早在港布局数十年,因此中国嘉德在香港的首拍自然是焦点中的焦点,全场300余件拍品均来自海外藏家之手,两个专场“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观华——明清古典家具及庭院陈设精品”分别以84.33%和94.87%的成交率结束,并在与香港苏富比的首次直接对话中占得先机。中国嘉德吸取当代艺术大量流拍的教训,拍品主要以书画与瓷杂为主,获得了买家的青睐和支持。

私人洽购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2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贵宾部”,为高端客户提供私人洽购服务,推出365天非拍卖交易模式。拍卖行的私人洽购业务,一般特指拍卖行以举办展览、私下交易等方式,吸引卖家和藏家参与交易的业务。与公开拍卖相比,洽购是一种更原始、更基本的交易形式。事实上,西方拍卖业普遍起源于普通贸易,许多拍卖行是在贸易商行的基础上顺带做拍卖业务。 国际上,佳士得和苏富比一直都把私下洽购作为其拍卖业务的补充方式。但在我国,由于《拍卖法》没有赋予拍卖企业场下交易的业务范畴,工商部门一般会把非拍卖形式的销售经营视为超范围经营。

私人洽购的目的在于解决每年春秋两季拍卖时间跨度大、交易周期长,容易造成资金和藏品,不利于快速流通和回笼资金的问题。这种模式有利于解决粗放式的拍卖活动无法照顾到的客户个性需求、降低成本以及隐私保护等实际问题。而且私人洽购可提供更加细化的资源配置和建议,给一些特殊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做成一个交互中心,将信息和资源进行合理配比。

拍卖行业火爆时,市场中资金充足,但是艺术品的资源有限,势必引起买家的激烈争夺。而行情遇冷之时,市场中资金不足,相应地就会出现流拍或拍价过低的现象。私人洽购的最大优势,如北京永乐拍卖总经理董军所说“搭建舞台的成本省去不少,财务健康更有保障”。

根据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公司公布的业绩报告,2011年,苏富比年度总成交额达到58亿美元,其中私洽收入达到8.14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佳士得年度总成交额为57亿美元,其中私洽交易收入8.086亿美元,同比增长50%。2012年上半年,佳士得全球艺术品销售总额为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私下交易总额高达6.61亿美元,同比增长53%,占其总销售额的20%。

公司合并释放行业整顿信号

去年12月25日,北京匡时对外宣布,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进行合并,合并后继续保留“北京匡时”的名称,总部设在北京,原上海恒利董事长吴斌出任公司总经理。此举被业界称为拍卖公司开始强强联合,整合优势资源,也可以减少成本和人员的开支,在经济上达到抱团取暖。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表示,匡时与恒利的合并会加速匡时进军香港的步伐。吴斌则坦陈合并是看到了小公司的生存压力,他认为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公司数量会减少。因为竞争中小公司会遇到许多困难,既有理念的问题、作品的征集问题,也有公司的信用问题。市场竞争中各家企业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客人、货源等各种市场资源,导致小公司会逐渐失去吸引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匡时虽然在年终总成交额方面依旧落后于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但一系列围绕拍品所做的文化活动赚足了眼球和人气,“过云楼藏书”巡展掀起了古籍研究与收藏的热潮,“收藏寻城记”系列活动突破以往公开征集的形式注入了文化的含义,“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的推广亦引人瞩目。

撇开业绩抑或天价的考量,2012年的最大启示是,中国拍卖不再过度追逐高价,而回到提升拍品质量、做好服务方面,中国的收藏家还没失去对高价位、高品质艺术品的兴趣。由于收藏性交易的刚性作用凸显,不但保证了艺术品市场底盘的基本稳定,也在古代书画、部分近现代书画、古籍碑帖等局部促使了学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进一步吻合,市场属于专业、敬业的拍卖公司。

六大拍卖行2011年与2012年成交总额比较表

拍卖行 2012年总成交额(万元) 2011年总成交额(万元)

北京保利 609034 1212486

中国嘉德 516161 1123758

香港苏富比 367699 614006

香港佳士得 228312 545958

北京匡时 220833 402115

北京翰海拍卖 179013 485160

本图由本报制作

2011—2012年度10家拍卖公司春秋大拍高价位作品成交情况表

超100万元件数 超1000万元件数 超5000万元件数 超1亿元件数 超1000万元作品

总成交额(亿元)

2011年春拍 3090 317 20 6 81.83

2011年秋拍 2636 236 25 7 62.38

全年合计 5726 554 45 13 144.21

2012年春拍 1679 115 6 3 27.95

2012年秋拍 1351 95 5 1 19.97

全年合计 3030 210 11 4 47.92

注:10家公司为: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瀚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

本图资料由中拍协提供   (记者 张晶晶)

(责任编辑:任文(实习生)、赫英海)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