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中国各地 感受丰富多彩春节文化--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实时播报

游走中国各地 感受丰富多彩春节文化

2013年02月16日10: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平遥古城春节年味浓

  远离尘嚣的江南古镇周庄宁静古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民俗活动热闹非凡

  在世界屋脊感受藏历新年

  土家族的特色舞蹈“摆手舞”

  从昔日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现在全家人在旅行中辞旧迎新,春节的团圆传统仍在延续,但过节方式已然不同,旅行过年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首选。除了欣赏美景、纵情娱乐,另辟蹊径体验当地独特的春节文化也不失为上佳的选择。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中,不仅有家家户户贴窗花、守岁,烟花鞭炮的火树银花不夜天,更有因地大物博而形成的各色年俗,如山西的撞钟祈福、土家族的春节祭祀。不同地域和民族,别样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引着人们前去体验。

  山西:撞钟祈福中国年

  从1月7日起,山西旅游形象片将在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连续播放300天。山西,这个“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的土地上,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产、遗迹,春节里的山西,是三晋大地给游客的一桌丰盛年夜饭。

  入冬以来的几场大雪,让山西佛教圣地五台山更具魅力。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每年有来自海内外的香客数以百万之多,这不仅源于五台山在佛教界的地位及其数千年连绵不断的香火,更主要的是五台山之灵气吸引着人们前来进香、礼佛、许愿及还愿。

  据悉,从北京至五台山的航线,也将于春节前开通。

  五台山上很多寺庙都有钟,敲钟是五台山一个重要的习俗。每逢佳节或遇初一、十五,特别是春节期间,当地居民、进山的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都争先恐后地去敲钟。并且,人们到寺院都要撞钟三下,象征福、禄、寿。

  年俗文化方面,平遥古城集中了独特的春节民俗民风和中国汉民族传统的年俗文化。传统的街区灯会、弦子书表演、书法名家现场泼墨送春联、迎宾仪式、元宵节民间社火展演和焰火晚会都会在古城内上演。

  相比往年,平遥今年斥资4.7亿元打造的实景演出的《又见平遥》也将于春节期间与游客见面,将让游客穿越到中国明清时代,体验先人的生活片段,如“晋商大院”“镖局”“茶馆”“古代街市”等。这是印象团队在我国南方连续成功打造7台印象系列实景演出之后,第一次走进山西。

  江南:财神故乡接财神

  年关将近,远离尘嚣的江南古镇周庄已是火红一片,红窗花、红春联随处可见,孩童穿上了花棉袄,提着红灯笼戏耍……在周庄过大年,还可体验当地独特的水乡财神节,享受别样的节日韵味。

  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是江南水乡的典范。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保留着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说到周庄财神节,就不能不提元末明初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因为他发迹于周庄,不仅富可敌国,而且有着出众的经商智慧和乐善好施的品质,所以周庄人尊他为“富财神”,并在每年正月初五举行敬财神的盛大活动,游客可以与古镇居民一起请财神、走财道、沾财气。

  财神节里一请、一接,可以让游客重见古时热闹欢庆的浩大场面。请财神仪式上,首先出场的是身着古装的庄主,在家丁丫鬟的簇拥下踏上百米“财路”,他们有的拿供品,有的抬聚宝盆。随后庄主上香、祭酒、吟赞赋,祈祷来年平安和顺。

  除了敬财神在周庄过年还能做些什么呢?可以玩陀螺、捂住耳朵放冲天炮、到小卖铺买甜到心里的蜜饯糖果、亲手打年糕、酿酒,或是吃上一顿活色生香的万三年夜饭,在古戏台聆听如痴如醉的昆曲,在贞丰街选购一堆琳琅满目的年货赠亲友,和家人团圆在古色古香的民居客栈,体验一番穿越时空的趣味。

  想趁着春节长假放松心情的,也可心泊周庄,在南湖古琴社听曲、了解古琴文化历史;在“猫的天空之城”点上一杯丝袜奶茶,给未来的自己寄出一封随笔;在手工艺坊用陶埙学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年风雅》;在马晓晖二胡工作室,感受文化雅集;去蚬江渔唱馆俯拾渔俗乡风的情趣。

  西安:游关博体验关中民俗

  春节期间,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将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期间推出系列春节民俗活动,拜稷王、吃天馍,富有地域色彩的传统关中民间文化,让游客充分感受民俗大年的魅力。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三,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内将举办拜稷王祈福活动。在远古传说中,稷王被奉为农神、农师,使人类游牧、游耕的脚步从此安定下来,植下人类生命之根,播下华夏文明之种。

  稷王是农耕之神,掌管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们拜稷王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家宅平安。新年拜稷王,祈福纳祥,追忆先祖,这一习俗在关中地区延续至今。

  正月初四到初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将举行“人祖追思,体验民俗美食‘补天馍’”活动。传说正月二十是女娲的生日,中国人便在这一天纪念女娲,而陕西则是纪念女娲最有名的地方之一,许多地方将这一天命名为“补天补地节”,以纪念女娲补天补地的功劳。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天缺东南、地陷西北时,女娲曾在骊山炼五色石补天地。为了追念这位女神,骊山周围的百姓,于每年正月二十日,家家户户吃“补天饼”,有的吃煎饼、烙饼,也有的吃蒸饼,总的要求是圆而薄。饭前举行简单仪式,由家庭主妇撕饼抛向房顶,象征“补天”;然后扔向井中或搁于地上,象征“补地”。

  除了这两项春节特别举办的民俗活动之外,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在春节期间将继续推出华阴老腔演出。

  西藏:藏族狂欢“水蛇”年

  都说西藏是净化心灵的乐土,新年到西藏体验别具特色的藏族新年,感受藏族“古突”习俗、“驱鬼”活动等藏历年气息,必定别有一番风味。

  今年是藏历的“水蛇”年,藏历的正月初一恰好为2月11日,春节前往西藏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藏区春色,还能参与到藏区的新年风俗中,尤其是拉萨地区,正月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固定的盛事。

  拉萨地区的藏族同胞在除夕之夜,全家老小会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古突”是用面疙瘩、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寓意团圆美满。吃完“古突”,全家用糌粑捏制一个魔女和两个碗,把吃剩的“古突”倾入糌粑捏成的碗里。由一个妇女跑步将其扔到室外,一个男人点燃一团干草紧紧相随,最终将干草与魔女及糌粑捏成的碗一起烧成灰烬。同时,孩子们放起鞭炮,算是驱走恶魔,迎来了吉祥的新年。

  藏历正月初一、初二,主要是“人际交往”,到了新年第三天,就要开始敬奉神佛了。大年初三,拉萨人一般都会结伴到东边宝瓶山或是西边的药王山上,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从初四起,将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游客可以到大昭寺转经、朝拜,这是一年中最神圣、最有灵气的时刻了,因为在法会期间,西藏三大寺的多数僧人会集体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祈祷。

  此外,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新年的第二天,要祭祀土地神和护法神,第三天要在自家屋顶献上神烟祭“屋脊神”,还要插上招来好运的经幡。在安多藏区,大年初一的清晨,藏人们要到山顶“拉则”,即煨桑祭神。白马藏族则是在正月十五以火把节过年。

  四川:土家族赶年忙祭祀

  在四川地区的多个少数民族中,土家族对春节的重视并不亚于汉族。作为土家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自腊月二十八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土家族“赶年节”,除了可以在土家族的糯米粑香味中体验到赶年的“赶”,还能够在“抢年”“摆手舞”活动中感受土家族纪念先人特有的祭祀文化。

  各地区的民俗年庆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食品,土家族的赶年节也不例外。目睹土家族做糯米粑,可以说是体验赶年节的头等大事。

  土家族流行“腊月二十八,打粑粑”习俗。在这一天,土寨都会邀上附近的几家邻居来一起打粑。在土家风俗中,打粑粑一般不单独进行,要几家人聚在一起才喜庆和热闹。打好的粑粑用于过年时招待登门的客人,或者当作拜年时的礼物。

  所谓赶年,的确需要“赶”。腊月二十九,是土家族最忙碌的一天。家里过节所有需要的食物都要在这一天做好,所以一般都要忙到半夜,这样才可以赶在三十早上吃到。

  到了三十,土家族还不可以歇息,在这一天下午,当地的送亮风俗开始:下午吃完饭,要早早地去给死亡的长辈、亲人去“送亮”(祭拜)。除夕之夜,土家族还要“守年”“抢年”。“抢年”便是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这时的土家寨会非常热闹,大人和小孩都举着火把,喊着口号,浩浩荡荡地绕着房前屋后跑起来,有的还会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称之为“模营”,以纪念先人。

  新春期间,土家族的“摆手舞”也是游客值得参与其中的另一特色活动。“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赶年节才能看到。土家族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有着浓厚的关于祖先崇拜文化的痕迹。(鲁娜 黄辉)

(责任编辑:赫英海、潘佳佳)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