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打假进行时:鉴定作品备案体系助推艺术家维权保卫战--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实时播报

艺术打假进行时:鉴定作品备案体系助推艺术家维权保卫战

2013年02月07日09:35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暂名)征集活动第一次原作鉴定现场

 杨之光作为岭南画派存世艺术家的领头代表,近年在艺术市场迅猛发展,却屡遭假作侵害。2012年五一假期,八旬画家杨之光与女儿杨红通过微博进行打假,打响艺术家维权保卫战!为了市场健康发展,雅昌艺术网加入保卫行列,联手杨之光,对全国进行作品征集及鉴定认证,将打假进行到底。

  2013年1月26日至1月27日,由杨之光美术中心与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昌”)联合编辑出版《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暂名)征集活动第一次原作鉴定在广州成功举办,经过首轮网上初审的44幅作品在现场顺利展开鉴定认证。经鉴定,确定为真迹的作品共43幅,高仿作品1幅。现场藏家对于本次鉴定认证活动均表示本次活动确实为自己的藏品提供公正公开的鉴定渠道及保障。

  主客观结合的三方鉴定体系

  由于艺术品鉴定体系的不完善和拍卖法律关于假拍的漏洞,致使作假情况越来越严重。无论是艺术家本人,还是藏家、拍卖公司都同时呼吁中国艺术市场亟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与权威的艺术品鉴定认证机构。目前市场上艺术家的作品鉴定一般程序多为艺术家本人认证后,出具证明与出版物,再交由藏家。而本次杨之光原作征集及鉴定秉承“公开、公正、公平”三大原则展开。据雅昌艺术网艺术家综合服务中心总监汤启鹏介绍,鉴定由几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第一,需通过杨之光本人验证;第二,原作现场拍摄;第三,作品技术备案。第四,国家版权局进行著作权登记备案。最后,将所有杨之光传世真迹集结成册,各种备案的信息也将编入画册中。  

  1.艺术家本人鉴定

  很多艺术品作假者不惜耗费高成本采用特殊手段来完成整个仿造技术,杨之光也曾经在访谈中,谈到部分赝品通过高技术的处理能够模仿到七八成,流通到市场上很难分辨,甚至有一些赝品的模仿水平比荣宝斋的木板水印技术还高,除非是画家本人或者专家,很难分辨真假。所以作为鉴定重要程序之一的艺术家本人鉴定,八旬老人杨之光来到鉴定现场,一一对征集的画作进行仔细鉴定。

  2.作品技术备案

  为了从艺术家本人主观认证提升到客观认证,本次杨之光原作鉴定的第二个程序便是作品技术备案。据汤启鹏介绍,“书画作品技术备案认证技术”是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与雅昌合作的科研项目,专门针对书画作品的备案认证鉴定。技术备案通过几个维度进行作品信息备案,对作品的纸绢、墨色、印泥进行检测,观察书画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物质成分,以图谱、数据论证采集备案,技术数据备案信息采集分析后,会存入“中国艺术品技术备案数据库系统”,相当于为每件作品建立了技术DNA,作品有了身份证,可以通过雅昌艺术网查询作品的备案信息。在技术备案完成后,每一件作品将出具《技术备案证书》。一般情况下,由艺术家本人鉴定后出具的鉴定证书模仿性都比较高,《技术备案证书》的防伪性上我们加强了技术保障。除了提高证书纸张的防伪性外,证书同时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可进入艺术家技术备案的查询系统及每个艺术家在雅昌建立的官方网站。

  在首次原作鉴定中的44幅作品中有一幅作品鉴定为高仿品。当手持这幅高仿品的藏家把作品当面交给杨之光鉴定时,杨之光本人便发现作品“有问题”,经过仔细的观察,杨之光确定为高仿品。但是藏家对艺术家这样的鉴定结果并不信服,认为杨之光有“看走眼”的可能。为了更为客观的对作品鉴定,现场马上对此幅作品进行纸绢、墨色、印泥检测,最后在先进的仪器验证下,强有力的证实此幅作品确实如杨之光鉴定所言为高仿品。在艺术家主观鉴定与技术客观鉴定下,藏家接受并认可了当天的鉴定结果。

(责任编辑:孙石磊、赫英海)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