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平尺价格动辄上万 真能丈量艺术吗?【4】--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书画平尺价格动辄上万 真能丈量艺术吗?【4】

李百灵

2013年01月22日1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市场中的润格效应

不久前,知名策展人、某艺术机构负责人贾廷峰撰文《画家之间攀比润格害人害己》,引起热议。他认为,书画作品按平尺卖是市场混乱的主要恶因。“大家都有惰性了,不去学习和研究,只靠润格高低来判断作品好坏,害了画家也害了藏家。艺术作品是精神产品,有特殊性,艺术家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和花了几分钟画的应酬之作的市场价值怎么能等同呢?这样下去,画家成不了大师,藏家也藏不到好画。”

贾廷峰以自己的经历告诉记者,对于那些平尺价,只可看成“仅供参考”。“如我代理的N画家,他现在的市场行情是3万元一平尺,我到他家里拿画,会首先把一道关,只代理能达到艺术要求的作品。但我并不严格按照3万元一平尺卖,同样尺幅的画,精彩程度不一样,这张我可能两万多就卖了,那一张我可能4万元以上才卖。”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能多挣钱,很多画家都有画大画的心理,而这种心理正好迎合了藏家的需要。一位不愿具名的画店店主告诉记者,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四尺整张的大画最好卖,小品和斗方则很难卖出。“人家要收藏,当然是名头越大越好,画越大越好。你想,如果画家的润格涨一千,那一幅八平尺的画就涨了八千,一个小品才涨多少钱?”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不是因为真正喜欢艺术,很少有藏家对小品和扇面有兴趣。

大多数当代书画名家的润格在艺术品收藏界流传着很多版本,如某美术家协会官员的润格在不同渠道就差了几万之多。炒作价格成风,也导致一些功夫相对深厚、素质较高的书画家,因其不善于包装自己而被市场低估,而一些艺术造诣较低,又善于炒作营销的书画家,市场价位却超出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搅乱了书画市场的价值标准。

眼下很多媒体煞有介事地制定“画家润格一览表”“艺术家权力榜”等,细分为艺术家自报价、市场价、拍卖价,并给出看涨、持平和看跌的建议,将艺术作品的平尺单价广泛宣传。书画作品的价格和尺幅大小与该作品的真伪、精粗并无直接关系,鱼龙混杂的交易数据汇总到一起让人摸不着头脑。

(责任编辑:任文(实习生)、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