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中國畫"全能"何海霞的真實人生到底怎樣【2】

劉爽
2018年04月24日08:54 | 來源:雅昌藝術網
小字號
原標題:【藝術人物】“國手”何海霞:金碧青綠山水大家的俯仰人生

  1929年的何海霞先生

  1936年12月,何海霞(左二)與張大千、於非闇、巢章甫

  1936年12月5日何海霞(第三排右三)張大千、於非廠、管翼賢、蕭靜亭、張佩卿、宋美然、張雲若、蘇鳳山、巢章莆、穆藴華等合影

  1946年何海霞(左一)、王慧男、張正雍、慕凌飛、張大千、巢章甫、溥心畬

  (1937-3)何海霞(最后一排左二)與張大千、於非廠、徐燕蓀等在北平中南海植秀軒合軒

  (1947-1-1)張大千在成都昭覺寺課徒。時何海霞在此(羅倫建先生提供)

  琉璃廠和大風堂 開啟傳統繪畫之路

  “在我的一生中,先是師傳統,再是師造化,最后是師我心”。何海霞先生是這樣說的,他的一生也是這樣渡過的。

  由這句話來研究何海霞,脈絡便十分清晰,他的藝術人生便是由這重要的三個階段組成。那麼,我們首先回到清末和民國時期的北京。

  1908年10月,何海霞出生在北京復興門處的一個滿族家庭,何海霞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三,小名福海,學名登瀛,因其母無女,十四歲時改名海霞。幼年海霞上私塾熟讀詩經,父親何子元以寫字刻板印刷為業,善於書法,宋體、歐體、唐人小楷各種字體,無一不精,當時北京城許多印局的線裝書封面題款皆出於其手。受父熏陶喜愛傳統藝術。

  何海霞的繪畫是從琉璃廠起步的,他的老師韓公典是位傳統功力扎實但名不見經傳的琉璃廠坐堂民間畫師。何海霞一直將韓先生當做自己的藝術啟蒙,在他這裡,他見到許多古代字畫真跡,學會了臨仿字畫、補畫、補字,也懂得了字畫鑒定知識。學徒期間他首先入手是吳門畫派,大量臨摹明四家,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作品和袁江袁耀作品。年輕時的何海霞便呈現出聰明又勤奮的苗頭,功力很高,“畫的雜樹堪稱一絕,樹法多樣,穿插自然,手法多變,大多數以寫意為主,工筆間之”,以致於后來他教學生時,便經常讓去“畫小樹”。萬鼎回憶,“老師經常給我一支筆一個速寫本,讓去門口畫小樹,並說:一棵小樹便可看出繪畫功力”。

  從韓公典處畢業,就走上職業畫家的路子。1926年他加入當時北平社會上最具權威的畫壇群體“中國畫學研究會”, 1927年由於在日本舉辦的“日中繪畫聯展”獲得好評而被破格提為研究會的評議員。在此期間他交接畫壇名流金城(北樓)、壽石公、周肇祥等人,並有機會出入故宮觀摩五代宋初幾大家如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的作品,從此他的山水畫由吳門畫派為主的畫風,而轉向以五代宋初北派畫風為主的渾厚蒼茫、雄健之感。

  拜張大千門下是在1935年,當時大千先生已經名動京城,何海霞十分仰慕其作品中的大氣象。但其時何海霞也已經是功力了得的青年畫家,經琉璃廠一位叫張佩卿的先生介紹,何海霞帶了一幅《餉鳥圖》去拜師,並將圖中的高士畫成了張大千,形象逼真。大千先生看后,分外開心,何海霞拜師成功。數日后將何海霞借岳父的100元銀洋拜師費也贈回了。

(責編:王鶴瑾、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