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香港實業家曹其鏞夫婦捐獻了一批珍貴漆器給浙江省博物館,孤山終於有了一座唯美的漆器館。當時,曹其鏞先生婉拒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漆器館,因為,他期待著更多和他一樣的捐獻者。
兩年多來,漆器館的藏品在悄悄增加著,昨天,來自揚州的王建中先生,又向浙博捐贈了三件珍貴的漢代漆器。
這件事前前后后醞釀了好幾個月,令人有些納悶——無償捐獻應當是很受歡迎的好事,為什麼博物館要猶豫這麼久?
一句話,為了確定這些藏品是值得被博物館珍藏的。在這背后,是一道又一道嚴格的多方專家鑒定。
在這裡,我們專門請省文物鑒定中心主任柴眩華來講一講:捐獻文物給博物館,到底有哪些門檻。
王先生捐出了
收藏了80多年的三件漆器
昨天的這件好事,首先要感謝牽線的江南錫器博物館館長陳建明先生。他是在一次電視台鑒寶活動裡,見到了王建中先生收藏的這批漆器,有了成全好事的念頭。
捐贈的這三件漆器,最讓大家嘖嘖稱奇的,是一把大勺子,叫“漢代鳳鳥紋勺”——鳳鳥紋用綠漆所繪,在現存的漢代漆器中十分罕見。
還有一個大盤子,叫“漢代彩繪雲氣紋漆盤”,上面還留著漆書“劉”字,在現存漢代漆器中也較為少見。
器形最奇怪的一件,是當時用來覆面的“漆臉”,紋飾流暢,自然生動。
王建中說,這三件漢代漆器是爺爺留下來的,已經在家裡珍藏了80余年。珍貴之外,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保存得特別完好,是使用了一種家裡祖傳的脫水方法保存的。
這三件漢代漆器,充實了浙博收藏較少的戰漢階段漆器藏品,為漆器研究提供新的實物資料。
要不要接受捐贈
專家們花了好幾個月
不過,決定是不是接受這批藏品捐贈,浙博的專家花了好幾個月研究。
“其中一件器物,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就在想會不會有疑問呢?”工藝部主任范佩玲說,當時浙博的專家們不敢馬上下結論。
可能,這在一般老百姓聽來,不是那麼好接受——無償捐贈的,怎麼還有那麼多要求?但事實上確實是,博物館接受捐贈的門檻,很高。
“雖然揚州大型漢代墓漢廣陵有出土過類似的漆器,但不能作為斷定真偽的標准。而且,這三件漆器的脫水方式非同尋常,其中那件盤子,為了去除內部的水分,在中間切了一刀,我們希望研究得更確切一些。”
漆器的地域性很強,浙博專家們在經過幾輪鑒定后,轉而向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專家們請教,好在當地專家們很了解王建中的藏品,答復:“沒有問題”。
但還是不放心。又請來日籍華人收藏家李經澤先生出馬,李先生說,二三十年前他收藏過一批漆器,其中也有類似的器形,真實性上,應該是無疑的。直到這個時候,確定三件漢代漆器是真品無疑,浙博才決定接受了。
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定位
不是什麼捐贈都接受
聽起來,有那麼一點傲嬌的。其實,是為了對公眾負責。
“假的藏品不僅會降低博物館的收藏水平,同時也是對觀眾不負責任的誤導,對於博物館而言,就算是一張紙片也要反復鑒定。”范佩玲說:“借這個機會,也想和大眾說說,博物館接受藏品捐贈,絕對不是隨隨便便的事情。”
最近社會上,有不少文物捐贈的事情。借著昨天這件事,我們也請來浙江省文物鑒定中心主任柴眩華,說說正規博物館捐贈的門檻。
柴主任說,對於征集藏品,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征集管理辦法,各有不同,捐獻、購買、拍賣都是不同的渠道,先由館裡的征集小組或征集委員會來把關。
藏品的真實性永遠是第一位的。然后,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收藏方向,要符合他們定位。一句話,不是捐贈什麼都接受的。
此外,省文物局也會組織專家來鑒定審核。不久前,金華博物館接受了幾十件文物的捐贈,不僅館內的專家,文物局也組織專家參與了鑒定。
柴主任說,老百姓無償捐贈,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博物館當然歡迎。但要知道的是,持有人有時候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藏品的真偽,必須要有專業人員的參與。接受與否,最終就要看博物館自身的需求了。
說來說去,最重要的,還是藏品的真實性,然后,才是珍貴程度等等要素。珍貴,有可能是出於稀缺,也可能是因為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