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這裡是北侖小港街道的姚墅村,寧波繞城丁家山高速出口附近。一塊立著“江邵線”標牌的公路邊,站滿了人。路邊的斷面,離路面五六米的地方,隱約能看到一個洞口。
“這是個古墓,六朝的,有1600年了呢!”這是最近村裡最大的新聞了。考古所人員的到來,似乎也証實了這個消息的真實性。
山坡的黃土堆裡
挖掘機挖出個古墓
村民說,最早發現古墓的,就是工地的挖機師傅。
半個月前,姚墅村的北面大爿山要挖土建廠房,一開始,挖掘施工都很順利。等挖機挖到山坡,挖著挖著,黃土堆裡突然顯現出了一個洞。
挖機師傅嚇了一跳,鼓起勇氣朝裡看了看,發現好像是個墓,當時就報了警。
昨天,記者現場觀察了下,從山坡斷面來看,洞口大約離地高度有四五十米,很難靠近。慶幸的是,一個工人曾經靠近過,他給記者看了一組古墓內拍攝的照片。
這是個拱形的墓,寬度可以站2個人,高大約一米五左右。因為受到了挖機的撞擊,墓室地面的磚頭一一翹起,沒有可以站立的地方,而頂部的磚也有一些掉落。
工人說,整個墓室都用青磚相砌,不用任何粘合材料渾然一體,磚塊之間幾無縫隙,工藝令人嘆為觀止。最特別的是,墓磚端部遍布的獸面紋很是精致,工整美觀。
但奇怪的是,墓正中心的牆壁上,僅留下一個人形的痕跡,而牆上的器物消失了,“墓難道被盜過?”。
這個墓究竟是哪個朝代的?墓主人是誰?
專家判斷這是座六朝古墓
已有1600年歷史
昨天,記者拿著墓的照片,給寧波文保業界的專家看。
“從墓的樣式及獸面紋來判斷,這座古墓應該是一座六朝古墓。這座古墓的樣式和2008年姚墅村東南錢家墳山發現的‘永安七年’墓很相似,大小也接近。根據磚的獸面紋來看,應該是兩晉時期的,年代大約距今有1600年左右。”
專家告訴記者,如果古墓內能發現紀年磚,就能知道確切的造墓時間。
“這種墓葬,應該屬於貴族所有。普通老百姓,墓穴不可能那麼考究,一般都是就地填埋為多。這也體現了當時的喪葬文化。墓頂為當時流行的券頂形式,建筑有一定難度,歷經一千六百多年不坍台,足見當時工匠水平了得”。
不過墓主人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記者了解到,對於這座六朝古墓,目前公安部門已經介入,而考古部門也正在緊急處理。因為是在公路邊發現的墓葬,后續是搶救性發掘,還是回填保護,目前相關部門還在考慮。
雖然古墓疑雲還沒解開,不過在姚墅村一帶,記者了解到,一直存在有遺失的六朝文化。
當地的文史愛好者陳先生告訴記者,2008年2月,姚墅村的東南錢家墳山南坡出土六朝墓為磚室券頂墓,僅殘余墓室后半部,墓室殘長4.25、內寬1.6米、高1.9米,部分墓磚側面見有“永安七年楊□□”銘文,永安七年為公元264年。(北侖文博2012年第2期有記載)
而在五年后,2013年3月,在姚墅村北的陳家灣雞窠山(鳳凰山)發現兩晉時期墓葬四座,分別發現紀年磚為太康八年(公元287),太熙元年(公元290),太安三年(公元304)寧康三年(公元375),泰元元年(公元376),在泰元元年的磚上還帶有“晉故都尉”的銘文。(北侖文博2013年第2期有記載)
“據史料記載,村子的位置,離漢代鄮縣縣治(在今鄞州區寶幢邊上的同?)很近,而墓地的出現,一般都是人口的聚集地。”陳先生說,六朝古墓頻現姚墅,說明當時,這裡是很繁華的區域,達官顯貴也住在這裡。
本報記者 鄒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