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駿圖·獅子玉》 本欄目與故宮博物院合辦
今年10月,兩岸故宮將聯合推出“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屆時故宮博物院的8張郎世寧作品將赴台參展。意大利人郎世寧27歲抵達中國,78歲病逝於北京。他進入清朝宮廷達五十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身為著名的宮廷傳教士畫家,郎世寧擅繪駿馬、人物肖像、花卉走獸,風格上強調將西方繪畫手法與傳統中國筆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愛,並影響到部分中國宮廷畫家的畫風。此次展出的郎世寧作品包括《百駿圖》《孔雀開屏圖》《十駿圖》《十駿犬圖》《畫仙萼長春》等舉世聞名的珍品,可充分展現其中西合璧的藝術特色。 ——編者按
郎世寧是清宮最著名的傳教士畫家,他原本是意大利人,1688年生於米蘭,原名Giuseppe Castiglione。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郎世寧以耶穌會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因畫藝得到賞識,入宮廷供職,並在中國度過了他的后半生。青年時期的郎世寧曾在意大利著名的藝術工作室接受繪畫訓練,嚴格系統地掌握了包括透視法在內的西洋繪畫技法,畫藝精湛,畫風寫實。郎世寧在長達數十年的清宮畫家生涯中,創作了包括花鳥靜物、人物肖像以及紀實繪畫等多種題材的作品,尤以畫馬而聞名。
在清宮內務府的活計檔中有這樣一條記載:“乾隆八年,三月初三日,司庫郎正培面奉上諭:著郎世寧畫十駿大畫十幅,不必布景,起稿呈覽。欽此。”
乾隆八年,郎世寧奉旨繪制了十幅《馬圖》大畫。這十幅畫是十匹駿馬的肖像,依照真實的駿馬所繪,畫幅巨大,幾乎與真馬相當。《十駿圖》被收錄在《石渠寶笈初編》,著錄詳盡。從中可知,《十駿圖》收藏於御書房,是“素絹本,著色畫”,屬上等品。書中不僅記錄了每幅畫中駿馬的名字、進獻者的名字,而且注有馬的尺寸,並有大臣對它的贊譽。《石渠寶笈》還記錄著:“每軸署字下注語,又滿洲字、蒙古字各一行,譯同。軸高七尺四寸,廣八尺四寸有奇。”
所繪十匹駿馬均來歷不凡,皆由蒙古各部王公進貢,有喀爾喀、科爾沁、和拖輝特、翁牛特等部旗。滿清王朝自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就與蒙古諸部會盟、聯姻,滿清日漸強大,蒙古諸部陸續歸附成其藩屬,與中央政府聯系密切。優良的馬匹自古多產於西北、蒙古等地,蒙古各部進貢良馬也是歸屬誠意的表現。清王朝的統治者視自己為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騎射技能是他們的驕傲。入關統治之后,他們也一直不忘祖訓,滿族子弟都要學習騎射,延續民族傳統,因此對馬匹的優良也格外重視。
十匹駿馬各有名字,這些名字有是依據馬匹樣貌取的,突出的是馬的毛色。如:通體雪白者,取名“獅子玉”;深色皮毛上帶有白色斑點的,喚作“雪點雕”;一身紅白相間者則叫“赤花鷹”。除了對毛色的表示外,名字中又以獅子、雕、鷹等動物的威猛作為比擬,也是對駿馬的贊美。還有一些名字,如萬吉?、闞虎騮、霹靂驤、自在驈、奔霄驄、英驥子,這些名字中的?、騮、驤、驈、驄、驥等字,現代漢語中已少有使用,都是表示駿馬、千裡馬、善馳騁的意義。以此命名,其表彰褒頌之意不言而喻。
郎世寧的繪畫風格是以扎實的造型功底、嚴謹的解剖知識為基礎的。他筆下的十駿,體量飽滿,毛色純淨,更為難得的是不僅形態極其寫實,而且恰當地表現出了每匹駿馬的神態性格。應該說,在形神兼備上,中西方繪畫有著共同的追求。
乾隆皇帝是一個文武兼重的君王,十全武功是他對自己功績的總結。對這些曾經騎乘的駿馬,乾隆視為良伴,以有功之臣對待。《十駿圖》畫好之后,他命詞臣作贊文題於畫上。在晚年時,自己又親作詩文,御筆題寫,鈐蓋上了“古稀天子之寶”“八徵耄念之寶”的印璽。想必這栩栩如生的《十駿圖》激起了他對往昔歲月的無限感慨。
在其他一些表現乾隆皇帝騎射武功的繪畫裡,也不乏這些駿馬的身影。乾隆皇帝最威武的畫像——《戎裝騎馬像》裡所乘的就是“赤花鷹”;《觀馬術圖》裡乾隆皇帝也是騎著“赤花鷹”站在隊列的最前端;《乾隆挾矢圖》中騎的是獅子玉;《乾隆逐鹿圖》裡是雪點雕;《乾隆弋鳧圖》裡是自在驈。還有不少畫,都可以一一對照。
《十駿圖》為十軸,現在分別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各存五軸。故宮博物院藏其中第一、二、三、六、九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第四、五、七、八、十軸。(作者單位:故宮博物院書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