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藝術衍生品讓高價藝術品接地氣

2015年01月19日08:30    來源:深圳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藝術衍生品讓高價藝術品接地氣

  孫振華(深圳)·邊走邊看

  過去我們一般談得比較多的是藝術品,在藝術市場興起之后,作為藝術欣賞和藝術收藏的一種補充形式,藝術衍生品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話題中。

  為什麼要有藝術衍生品呢? 道理很簡單,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如果通過市場和其他方式被美術館收藏,或者被私人收藏,由於稀缺性,一般人欣賞就不太方便了,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衍生品來部分地起到替代作用。

  在藝術市場上流通的藝術精品永遠只是較少的那一部分,大部分精品都被美術館收藏了,而美術館的收藏又是一種終極收藏,在一般情況下它不太可能再重新流回到社會﹔而被私人收藏的作品經過一些年沉澱,如果重新回流到市場,價格一般都會翻番,很難為被一般愛好者所能擁有。

  這就出現了矛盾,美術館裡的優秀藝術品如何能更密切地與大眾發生關系?高價位的藝術品怎樣才能進入尋常百姓家呢?這個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藝術衍生品來彌補。

  藝術衍生品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原作者復制﹔另一類是授權復制。前者由原作者將自己作品或縮小、或變換材料,通過批量制作,成為藝術衍生品﹔后者由著作權所有人授權第三方進行復制。像中國藝術家張曉剛的作品,一幅畫可拍到千萬高價,一般人買不起,他就將作品制成版畫,限量印刷,滿足一些觀眾的收藏願望。再如美國自由女神像,這種巨大的公共雕塑在市場上也有大小不一、不同規格的衍生紀念品,這是授權給雕塑家批量復制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藝術品都可以做成衍生品,有些作品,例如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偶發藝術、一次性藝術等,都無法衍生和復制。另外,藝術衍生品也有它的標准和質量要求。一般來說,藝術衍生品的選擇,一是要求能雅俗共賞,為大家所喜聞樂見﹔二是要求有較好的復制技術,能盡可能保留原作的形態和精神。

  藝術衍生品做得好不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很重要。例如,深圳的開荒牛雕塑,是城市的標志,很多人都很喜歡,但市場上有很多粗制濫造的復制品,沒有一家是經過作者潘鶴先生授權制作的,這其實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還有,在西安的地攤上,到處是秦兵馬俑的復制品,價低質劣,為什麼國家不授權來做衍生品呢?

  出現這種兩敗俱傷的結果,根子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很多時候,人們為什麼不敢搞正規的藝術衍生品呢?因為衍生品一出來,馬上就會出現大量盜版,而藝術家進行原創和授權復制是有成本的,那些山寨衍生品則幾乎是零成本,買個樣品就可以了,質量上又不用對誰負責。

  藝術衍生品既然重要,為什麼目前國內美術館並沒有大力去推廣呢?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也有職業意識的原因。中國的公立美術館屬於事業單位,由國家撥款運行,如果有經營行為,其收入要上交給國家。如果美術館的從業人員沒有足夠的職業熱情,那他可能就沒有發展衍生品的積極性。

  相比較,國外的一些美術館藝術衍生品做得很好。他們非常有巧思,想盡各種辦法將藝術品以多種載體呈現出來,比如將藝術品印在各種器物上,做成絲巾,精印成畫片等等,而且銷售情況也很不錯,在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責編:潘佳佳、赫英海)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