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書畫市場崩盤消息多 不必人心惶惶

馮智軍

2015年01月19日08: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不必人心惶惶

  連日來,關於書畫市場崩盤的消息屢見不鮮。《山東字畫斷崖崩盤,市場泡沫重度破滅》、《山東書畫市場崩盤加劇,青州之后濟南淪陷》、《北京失守,全國各地字畫市場相繼崩盤》、《書畫市場拋售潮涌》、《游資盯上書畫市場,低位狂掃割肉籌碼》等文章在坊間不斷流傳,也引來了《山東書畫市場會不會崩盤》之類的針對性調查。書畫市場的如此波動,一時間鬧得業界人心惶惶。在此,沒有調查的筆者無法對崩盤的說法下個定論,但即便崩盤其實也不可怕,因為虛假的繁榮總要回歸正常,惡意的炒作必然要得到教訓。

  藝術品走進市場、成為商品后,自然也就難逃各種商業運作的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它被作為投資品時,最重要的根本和立足點仍應在於其自身的藝術水准。書畫市場不乏各種操作手法,作為商業運作模式自然無可厚非,且在某種層面上對於藝術的推廣也可謂大有助益。但實際上,抬價過程中往往脫離了作品的水准,僅憑名頭運作甚至炒作獲利的現象比比皆是。

  此種炒作下,各種“××王”“××大師”之類的稱呼不絕於耳,再不濟也要攀上個什麼關系,如“入室”“嫡傳”等護身符。而諸如“最具收藏價值”“當代十佳”等噱頭更是隨處可見。此種魚龍混雜的狀況下,業界人士自然明了內情,但在外界看來則眼花繚亂。這就催生了“隻問價格不問價值”“隻看市場不看學術”等情況,對藝術的理解出現了嚴重的偏差。

  如此看來,藝術市場的冷靜和退潮恰恰是件好事。對市場的過分追逐,使得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水平難免要受名利之累,對當下的審美普及也易發生誤導﹔對時代的藝術發展更無好處。有泡沫不可怕,怕的是任由泡沫無限膨脹。當泡沫破碎之時,泥沙逃不開市場的拋棄,珍珠也自然成為時代的選擇。而在時代的選擇前,藝術被賦予的種種外在功能和職責,必然去蕪存真。

  相對於一味逐利的市場炒作,藝術似乎是一個弱勢群體,被市場選擇著,也被市場操控著。藝術家們也是要食人間煙火的,自然不可能絕對地排斥市場。而藝術自身的發展、某一藝術門類的興衰也難逃市場的魔咒。漫畫這一藝術門類,在今天也兩極分化。一邊是作為筆尖上的刺刀的傳統漫畫,慢慢失去了賴以存身的土壤,一邊是娛樂化的各種動漫催生了一個不小的市場及衍生產業。兩種境遇背后的意味,難道不值得深思?如剛剛遭遇武裝分子襲擊的《查理周刊》,如果不是因為這一事件,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它的存在?

  市場似乎成了影響一切的指揮棒,但把所有的問題都拋給市場也有失公允。藝術的發展自有其規律,只是如何發展,離不開批評的聲音。而這個時代,真正批評的聲音總是難得,尤其對於藝術而言,似乎更為珍貴。本周段君和韓嘯由學術批評而引發的糾紛,在業內引發了不少的議論。為何落得此番狀況,相信對於批評界和藝術家們,都應是個警醒,值得每一個人去思考。

(責編:魯婧、赫英海)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