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50余尊罕見佛教造像首次在內蒙古集體亮相

李愛平 董樂

2015年01月04日09: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50余尊罕見佛教造像首次在內蒙古集體亮相

圖為當日展出的清 乾隆年間的銅鎏金釋迦牟尼。 李愛平 攝

  圖為當日展出的清 乾隆年間的銅鎏金釋迦牟尼。 李愛平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31日電 (李愛平 董樂)31日,代表中國考古界佛教造像文物較高水平的50余尊罕見佛教造像“集體亮相”呼和浩特博物館。

  當日,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館舉辦的一次精品文物展上,以佛教造像的50余尊罕見佛像一經亮相,即引發了前來觀看民眾的關注。

  呼和浩特將軍衙署博物院文物征集部負責人賽英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佛教屬於外來文化,自東漢進入中國后逐漸本土化。這些佛像在各個朝代中均不多見,受歷次運動影響留存下來的就更為少見。

  賽英夫說,這次展出的佛像既有宋代的天鐵立佛造像、遼代的蓮花座釋迦佛像、明代的銅鎏金蓮花生坐像、清代的勝樂金剛雙身像、清代的銅宗喀巴坐像、遼代的磚雕菩薩頭像等。這些佛教造像既是文物又是藝術品,既凝聚著所處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又包含當時人們的審美觀點、工藝水平、質地構成、經濟發展水平。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些佛教造像作為文物,每一件都是特別有價值的。”賽英夫說。

  當日記者在一樓展廳看到,除上述知名佛像外,一些小巧的文物佛像,如“自在觀音”、“銅鎏金白度母”、“銅木佛像”等,亦引發大眾一致盛贊。不少人在現場拿出手機拍照,稱這些文物難得一見。

  呼和浩特博物館副館長武成介紹說,這些佛教造像均為首次展出,之后的展出期間公眾可免費觀賞。

  武成說,呼和浩特自古都有召城的說法,這些首次集中亮相的佛教造像,既有藏傳佛教的,也有漢傳佛教的,准確來說是呼和浩特地區宗教文化繁榮發展的實物遺珍。

  史料記載,呼和浩特素有“召城”之譽(“召”在蒙古語中意為“寺廟”),這裡召廟雲集,共有大小廟宇50多座,多數建於明代,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塞外風情。其中以“銀佛寺”伊克召(大召)、席力圖召(小召)、5寺連襟相映生輝的烏素圖召、“廣化寺”喇嘛洞召最為有名。(完)

(責編:赫英海、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