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說明:本欄目專家分別來自全國多個公藏機構和拍賣機構。讀者可將藏品圖片發至linlin@gzdaily.com進行咨詢,請選用高度清晰圖,並在郵件標題寫明鑒定品類,多張照片務必使用壓縮文件。
本期鑒定者: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 朱萬章
讀者:這是我在一本書上看見的署款為“劉墉”的書法,請專家點評一下是不是真跡?如何欣賞?
鑒定:這是清代書法家劉墉的真跡。劉墉的書法以肥美、圓潤著稱,俗稱“墨豬”。他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書法家,與鐵保、成親王、翁方綱並稱清代四大書法家,代表了清代中期的書法成就。
文、圖記者郭曉昊
“有的收藏者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有個性的都是好作品,有些絕對化。比如小朋友寫字都有個性,但你能說小朋友寫的都是好書法嗎?反過來說,好的作品則一定是有個性的,比如鄭板橋、文征明和米萬鐘。”在上周舉行的廣州日報格調藝術沙龍暨華藝國際走進預展藝術講座之“明清書法賞析”中,明清書畫專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為藏友們詳解了明末清初嶺南地區書法家作品的精妙之處,並給大家傳授了鑒定名家名作的小竅門。
明書重鎮在“吳門”
講座一開始,朱萬章就將明清書法按年代和時期分為六個部分,認為明代早期書法家沿襲了宋元時期的特點,最具代表性的是宋克的章草書,還有一位是廣東著名書法家陳獻章。他既擅長用毛筆,也擅長用茅龍筆(用特別的雜草做成筆)。“明代早期的總體特點是比較古拙,當時很多官員的書法為館閣體,字非常工整,需要深厚的功底和文化修養,可是現在流傳下來的很少。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於謙的字就非常工整,他的特點是希望把自己的頭銜都寫進去,就像現在的名片。”明代中期的書法成就主要集中在吳門地區,以王世貞為代表,而蘇州是明代中期書法的重鎮。
文化興盛看嶺南
“中國歷史上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越是動亂的時候越是文化興盛的時候。明末清初就產生了大量的書法家和畫家,尤其是廣東地區,出現了嶺南畫家、嶺南文學家。”
談到這個時期,就不得不提到嶺南地區。朱萬章表示,梁佩蘭傳下來的作品很多,《行書七言聯》代表了廣東書法的最高成就。吳榮光則是當年廣東的一個書畫大家,和他齊名的還有伊秉綬。朱萬章介紹稱,伊秉綬雖然出身福建,但很多作品都是在廣東地區書寫的,對廣東書法影響非常大。“伊秉綬的書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瘦,他和劉墉的書法是相反的,所以他有一句話是書法講究‘瘦’和‘硬’。”
鑒定小竅門
朱萬章介紹:“晚清時期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很多人喜歡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稱謂合並在一起,比如這個‘仁兄宗大人’鑒定時便可看做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征。朱萬章建議,收藏者熟讀名人的書法作品,了解其字形、習慣、氣韻外,還要了解其生平、所處背景,以對其有更深入的認識,另外,還要把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結合起來,最后要運用其他輔助依據,如印章、款識、跋等進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