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雕塑) 1903年 羅丹 巴黎羅丹博物館藏
吻(雕塑) 1888—1898年 羅丹 巴黎羅丹博物館藏
美周
奧古斯特·羅丹(1840—1917)是在中國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法國19世紀雕塑藝術巨匠,其作品主導了19世紀后半葉的雕塑史,並為20世紀西方雕塑開辟了全新的實驗性道路。其代表作《思想者》更是家喻戶曉,而《羅丹藝術論》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藝術家。此次由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袂推出的“羅丹雕塑回顧展”,通過4個部分139件羅丹博物館館藏的羅丹傳世名作,回顧這位被稱為“現代米開朗基羅”的偉大雕塑家的藝術歷程。這一迄今為止在中國最大規模的羅丹藝術展,將作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最佳獻禮而呈現給中國公眾。
在展覽的第一部分“早期歲月”中,觀眾將看到羅丹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如何逐漸形成的作品。在這個階段,羅丹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扭曲的構圖,極其生動的人物刻畫,如有必要,可以違背人體構造理論,其作品所具有的表現力在同時代中無出其右。《青銅時代》可稱為第一件反映了羅丹風格的雕塑作品,也是羅丹獲得巴黎雕塑界承認的奠基之作。
展覽的第二部分圍繞羅丹創作的名人雕像(巴斯蒂安·勒巴熱,克洛德·洛林),以及他所做的歷史性題材雕塑《加萊義民》、《亞當》和《夏娃》等。在展廳的核心部分以羅丹的傳世之作《地獄之門》單獨呈現。由於此雕塑原作體量過於龐大,展覽僅展示羅丹制作的3個雕塑局部(地獄之門門楣石膏原稿)與縮小版的第三稿。為還原雕塑的宏大氣勢,展廳以巴黎羅丹博物館的《地獄之門》實景為背景,用一整面展牆結合原稿再現他極具表現感、悲劇性的雕塑風格和對人類真實情感的詮釋。與《地獄之門》遙相呼應的是對應的牆面上的羅丹墓地巨大的圖片,凸顯生與死的主題,也一並帶給觀者身臨其境的觀展體驗。
第三部分“漸臻成熟”則通過《維克多·雨果像》、《巴爾扎克》和《惠特勒繆斯女神》表現了羅丹逐漸走向象征主義的藝術風格。一系列人像的變形處理也完善了這一主題。在材料的運用上羅丹也別具匠心,同樣一張面孔使用不同材料,其表情效果大不相同。一些裝飾性元素的添加也為作品增加新的寓意, 羅丹不滿足於外在的形似,而試圖抓住模特的靈魂和內心的真實感受。正如他自己所說,在為女人塑像時,“一定要保留著面紗一角”,不能都刻畫出來﹔而他的男性肖像,正相反,比較類型化,經常使用青銅鑄造。
最后一部分“走進神秘的羅丹工作室”,將帶領觀眾走進藝術家充滿創造力的藝術天地。除了一組極具藝術表現力與美感的舞蹈動作作品之外,展出的大量作品均展示了羅丹自19世紀90年代開始嘗試使用的包括肢解、組裝和放大在內的處理方法,而這些方法在20世紀為大量現代藝術家廣泛採用。
本次展覽展出了羅丹不同材質的作品,既有常見的青銅、大理石,還有61件石膏雕塑。由於天性脆弱,羅丹的石膏很少離開羅丹博物館到國外巡展。此次展覽透過大量的石膏雕塑,公眾可以近距離深入了解羅丹的創作過程。
此外,獨特的展陳設計也是展覽的一大亮點。在不同的區域,在現實場景的烘托和映襯下,羅丹的作品與羅丹博物館、羅丹生前創作和生活的空間相得益彰。在新的空間中獲得了新的生命。而展廳中還原的羅丹故居的餐廳,將羅丹生前的習慣和愛好呈現給公眾,能夠讓公眾更全面地了解這位雕塑大師。展覽將持續至2015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