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民間藏家送拍屢遭拒誰之過

劉麗琴

2014年12月01日08:21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民間藏家送拍屢遭拒誰之過

民間藏家送拍屢遭拒誰之過

  民間藏家送拍屢遭拒誰之過

壽山高山凍仙境擺件(拍品)

  壽山高山凍仙境擺件(拍品)

民國 紫砂臥牛(拍品)

  民國 紫砂臥牛(拍品)

  專題策劃/吳聿立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 劉麗琴

  在收藏市場中,民間收藏家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其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對古玩一知半解,而又如痴如醉﹔不缺乏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懷,而又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號稱“家藏萬貫身無一文”甚至隻收藏不轉賣,卻常常因送拍藏品遭拒而懊惱、憤怒。

  那麼,拍賣公司拒那些民間收藏家於千裡之外的原因是什麼?是否當真存在“圈子利益”呢?且看本報記者的採訪。

  民間鮮有

  真正的收藏家

  在中國,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可謂至高無上的榮譽,受人崇敬。那麼如何界定“民間收藏家”這一概念呢?古書畫鑒定家劉建業認為,還是稱為“民間收藏愛好者”比較准確,“按理說收藏家應該是社會和組織授予的,中國收藏家協會曾經做了一個工作,將收藏家按資深與否分類,后來也停止了,所以民間收藏家也就沒有什麼准確的定義。相對於博物館專家,民間收藏家大部分都是民間收藏愛好者,一邊做收藏,一邊做研究,有些造詣也不淺,但要成名成家,要得到社會的公認,應該是這個領域獨領風騷、造詣很深的人,這樣的人並不是很多”。

  藏家顏明認為,傳統意義上的收藏,還是分三大板塊,即古代書畫、青銅玉器和陶瓷雜項。而民間收藏的概念就很寬泛,他們還收藏三寸金蓮、筷子、調羹、鐘表、服裝、郵票等。“這是老百姓的收藏與自娛自樂,是一種大眾文化,一種樂趣。”顏明一語中的地指出,現在的民間收藏家,都自認為手上撿漏來的是珍寶,其實都是地攤貨,“我看到街上擺地攤的人,手裡的名片也都印有什麼收藏家協會之類的頭銜”。

  而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卻強調,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創造的藝術財富在數量上是非常巨大的,藏寶於民,很多民間收藏家可能是企業家,是社會的精英,所以千萬不要懷疑他們的智商。

  民間收藏家送拍無門 拍賣公司拒收有理

  事實上,業界不少人也同意, 民間收藏家中不乏社會精英,有著不俗的審美,更有不少都是已經實現個人財務自由的財富精英,那麼,為何他們手中的藏品會送拍無門,被拍賣公司拒收呢?

  某拍賣公司老總表示,他們公司門口每天都有不少人排著隊來送寶,而手裡拿的都是從潘家園等古玩市場買來的贗品或現代仿品,他卻不能直接跟他們說你這東西不行。“其實,我們一年到頭在外征集拍品,為此每年都要花好幾千萬元,有送上門的寶貝我們會不要嗎?”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貪念,所以他們會那麼堅決地認為他們的東西是真的。他們甚至都拿不出有爭議的東西,拿出來的東西都是這樣的,比如雞缸杯,不是拍出了2.8億元嗎?他們就會來告訴你他們有10個雞缸杯……你怎麼勸都勸不走。”

  相反,針對拍賣行拒收民間收藏家藏品的現象,姚政直指問題出在拍賣公司的誠信上。事實上,有關拍賣公司炒作、洗錢、設局的報道常見諸報端,“拍賣公司為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再單純做中介方,他們自己也會買東西。他們要的是買家,不是賣家,所以找各種理由把民間收藏家的東西擋出去。他不會說你的東西是真還是假,隻會說你這種東西沒有買家、沒有客戶。”姚政說,“經朋友介紹,我拿了自己最好的東西送去拍賣行。他們告訴我,東西還可以,但是不適合大拍,可以上小拍,基本上就是無底價拍賣,可能我10萬元買的玉器還賣不到10萬元呢。但他們會吹,說我們小拍也拍到過幾百萬元。其實有可能是他們自己人把我的東西低價收走,然后拿到大拍上去拍。”

  對於送拍拒收的現象,劉建業的解釋是,拍賣公司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向社會征集,有真東西、好東西主動送上門來了,怎麼會放過不要呢?“關鍵是,民間送上去的、拍賣公司所見到的,確實大量是假貨,但是送的人自己卻覺得是真的。正規的拍賣公司為了聲譽,也為了對藏家負責,對那些模棱兩可、有爭議的東西慎重不收,這是有道理的”。至於拍賣公司是否存在圈子,劉建業表示,“拍賣公司的業務人員確實有一些自己的圈子,因為圈內人是長期接觸的,這樣來路可靠,失誤也會少一點。也因此,他們對外來的、陌生人送來的東西會提高警惕。”

  顏明則補充道,現在拍賣公司都面臨征集拍品難的問題,為了讓賣家把真東西、好東西留下來,他們請吃飯、送禮,有的甚至還減免佣金。“你有好東西,來歷清晰、流傳有緒,或者出身名門之后,拍賣公司還會給你做專場重點宣傳呢。東西是真的、好的,即使定價再低,也會賣一個好價錢。”顏明說,“民間收藏家千方百計上拍賣行,是想把假的東西送到拍賣行,再鼓動朋友、身邊的人或者信任他的人去買。”

  藏品是珍品還是贗品

  民間收藏家曾呼吁,壓在他們頭上有三座大山:出土文物不被承認、拍賣公司壟斷市場、專家不說真話。其中,對於收藏界講究來路清晰、流傳有緒來講,“出土文物不被承認”可能是民間收藏家身上最不能承受之重,因此收藏界對民間收藏家的一大描述,就是愛編故事。

  對此,姚政回應說,流傳有緒是個偽命題,他說:“大英博物館、盧浮宮收藏的那些中國古董,哪些人能弄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由考古隊挖出來的東西能不能拍賣?收藏家手上收的和祖傳的東西就流傳有緒嗎?你能講清楚你爺爺的身世嗎?所以大家都在編故事。2.8億元的雞缸杯也有它的故事,那就是這是皇帝用過的杯,但真的有証據嗎?沒有。”

  姚政又用“成本論”來否定文物造假,“我們常說,外界都在打假,隻有文物界在‘打真’,很多所謂的假文物,價格比成本還低,這符合經濟規律嗎?實際情況是,真正地裡出來的陶瓷賣不掉,而有些人為了賣自己的東西,就造輿論說自己的東西是真的,別人的是假的,其實比他好的東西,民間多的是”。

  顏明則指出,“撿漏”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想去農村碰到一個成化年間或宣德年間的卻被用作養雞的碗,這樣的東西上世紀80年代都被‘搜刮’殆盡了﹔至於在國外發現了一個城堡,裡邊發現了無數中國古董,這些故事都是騙人的。如果你有資金,有眼光,想真收東西,可以到全世界的拍賣行去買,地攤上是不可能撿到國寶的。私下裡買、去市場買,無非都是想撿漏,想一夜暴富”。顏明還特別指出,民間收藏家想一夜暴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明知假還故意而為之﹔一種是走了眼買了假,他送拍賣行,拍賣行當然看不上了。“假的東西就得當假的賣,進一些糟糕的拍賣公司也許賣得出,正規的拍賣公司肯定不收。”他說。

  民間藏品該何去何從

  雖然對民間收藏家這個群體有些爭議,但在古玩收藏界,他們始終是個真實的存在。但民間收藏家送拍無門、捐贈無路,自建博物館又有冀寶齋的前車之鑒,這種困局該如何打破呢?姚政提倡建立會所,“很多收藏家有地方,我們就在全國建立了幾千個會所,大家在會所裡看東西、交流,聽老藏家講知識,願意成交的成交,如果你買了張三的東西,覺得不合適還可以退,還能找得到人”。

  劉建業表示,收藏家還是首先以收藏為目的,不要以經營為目的。“我建議,真正的收藏愛好者們先以研究、傳承、保護好傳統文化為目的,先把自己的水平提高了,再適當考慮一些經營,不要一上來就以經營為目的,這樣往往會令人失望。”他說。

  顏明則提醒民間收藏家不要反被一些不正規的拍賣公司利用、欺詐,“一些針對這些想一夜暴富的人而開設的拍賣公司,通常先收取高額的鑒定費、圖錄費、手續費,隻值幾千元的東西,他們會說值幾百萬元,然后按照幾百萬元的價值收取費用,等著流拍再讓你拿回去”。

(責編:魯婧、董子龍)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