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現場
人民網上海12月6日電(張西美朵)盡管寒潮過后的上海天氣依舊有些清冷,但昨日停靠在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的世紀神話號郵輪上卻格外熱鬧——繼當日下午的兩岸藝術交流展在龍美術館西岸館隆重舉辦開幕儀式后,以搭建兩岸藝術家溝通交流平台為宗旨的“第三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移師這裡舉行。
本屆論壇由著名主持人曹滌非主持,來自兩岸的陳之麟、陳威宏、底謂、戴禎英、教富斌、姜金軍、李奉、李靜、李項鴻、邢延嶺、穆益林、初旖、吳昭明等數十位著名書畫藝術家出席。
此時,舷窗外是怡人的浦江兩岸風景,鱗次櫛比的陸家嘴摩天大樓建筑群在冬日陽光的照射下更顯秀麗壯觀。藝術家們匯聚一堂,心情愉悅,縱論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和融合等話題,就三個分主題“傳統與當代(古今)”、“女性藝術家現象”展開了熱烈深入的探討。
“藝有形,思無界”,這是兩岸藝術交流展暨第三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的主題,有形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思想追求的無界體現,可以突破任何局限,跨界生存,亦沒有最后的終點。
藝術家們熱烈討論
對於本屆論壇主題,台灣藝術家陳之麟認為:“‘無界’即是人類感情的共通處,既然是‘無界’,所以,它也是‘跨界’的。藝術的感染力能打動人心,又能余音繞梁不絕於耳。在創作的路上多說無益,畫了再說,‘我思故我在’。”
書畫家、浙江農林大學文化學院講師邢延嶺表示,藝術沒有界限,好的藝術作品沒有東方西方之分,好的藝術品只是形式的不同,風格的不同,給人的感受不同,其藝術高度是一致的。跨界需要勇氣,必先拆除意識的藩籬、打破思維的界限,融合藝術的智慧,達到思想的自由。跨界不是全盤模仿,跨界需要固本,需要強化自己藝術的特色,跨的不露痕跡方為高手,所謂羚羊挂角無跡可尋是也。
“如何在傳統中尋求當代語境”?藝術家們暢所欲言。
台灣書畫家陳威宏首先發言:“藝術無中外古今之分,不拘泥於形式的呈現,隻有對生命核心價值不斷的追求與探索。希望不同觀點的藝術論述, 無限的想象空間,可以開始在你我心中生根萌芽。”
大陸畫家底謂強調,一定要先認識當代藝術,才能突破它。“當代藝術的畸形成於打破陳規的‘創造力’,同樣也毀於‘否定傳統’的平庸和低俗。因此,若要使當代藝術從這一怪圈中走出來,迎著未來的曙光穩步前進,就必須讓人類藝術的‘優良傳統’,成為無限創造力的基石﹔使我們的當代藝術擺脫‘無本之木’平庸。”
西風東漸,寫實、抽象等西方藝術形式帶來中國書畫視覺體驗與藝術觀念的革命,如何融合多樣藝術手段,創新自由藝術理念,成為大陸與台灣藝術家共同關注的的話題。
台灣畫家李奉認為,在當今中國藝術史上,中西融合的藝術之路是許多置身中西文化交匯地帶,或接受過中西文化藝術熏陶的華人藝術家一種自然且自覺的選擇。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隻有融和協調與齊頭並進,才是世界之福。在藝術創作上,重要的是創新的精神,而這創新的精神,並不是西方所強調的形式上的求異創新,而是一種創作者與其作品自然而然、無限可能的演化與進化。
台灣書法家吳昭明表示:“當中國崛起,民族自尊嚴重挫折之后的一味崇洋,連帶,對中華之化的撕裂、戕害的景象,終將撫平,何況以藝文界的‘敏銳度’,平撫的時間不可能拖太長,然則中國藝術的精典,書法和水墨畫也將再次引領風騷。一如十四至十七世紀西方的文藝復興,當代,緊接著登場的或是‘中華文化復興’。”
參加論壇的領導及嘉賓
近年來,女性藝術家的崛起,越來越成為藝術領域裡的一支新銳力量,她們以女性獨特的視角觀察社會,表達個性主張。論壇現場,來自兩岸的女藝術家們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台灣女畫家戴禎英說:“藝術家是具有強調與具反叛的特性的一個族群。因此女性藝術家的內心都必須有很強的反傳統的叛逆性,才能讓她在藝術的世界裡走出一點方向,挑戰並勇敢地尋求各種可能性。”
任教於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美術系的大陸女畫家李靜認為,在歷史的長流中,受中國古代社會環境的影響,女性的諸般才華被默默隱藏。現代社會,女性有了展現自我、盡興表達的機會,這是時代的進步,當代繪畫的繁榮景象是男性與女性共同建立的。當代畫壇,許多女性畫作已然開始展現出獨得的想象與審美空間,但是這份能量還未能得到充分的調動與發揮。
上海大學副教授、女畫家初旖表示:“相對於男性藝術家而言,女性藝術家細膩的情感和內斂的性格使她們更注重藝術的感情特征,更能細膩的體味生活,作品中更帶有自然的、隨意的、淡然的感覺,更有生活化的親近感或理想化的詩意唯美。這種由內心向人類、社會、自然擴展的精神視野,使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很強的包容性。”
SandRiver品牌總經理郭秀玲(中)表示:產品是藝術的輸出
論壇上,致力於於文化藝術交流事業的SandRiver品牌總經理郭秀玲,現場展示了精心打造的充滿濃郁傳統書畫藝術特色圍巾,並將其贈送於論壇現場的各位藝術家及嘉賓。
本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由人民網、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為指導單位,人民網書畫研究院、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市黃浦區台胞台屬聯誼會、台灣東門美術館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