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收藏>>玉石

芭芭拉藏翡翠珠項鏈背后傳奇故事

2014年04月08日10:30    來源:99藝術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芭芭拉藏翡翠珠項鏈背后傳奇故事

芭芭拉藏翡翠珠項鏈 1.9億港元落槌

  芭芭拉藏翡翠珠項鏈 1.9億港元落槌

  2014年4月7日,香港蘇富比2014年春拍“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專場舉槌。其中,美國傳奇“富三代”芭芭拉·赫頓舊藏天然翡翠珠項鏈以8800萬港元起拍,1.9億港元落槌。20年后,這件曾經兩度被拍賣歷史記錄的翡翠珠項鏈再次讓拍場內外為之瘋狂,這件自今年2月蘇富比公布將拍賣后就成為大家飯后談資的翡翠珠項鏈也終於塵埃落定,以超出20年前近6倍的成績成功易手,而這次不知又被誰有幸收藏。

  據悉,項鏈上27顆相信來自清末宮廷的翡翠玉珠來源顯赫,顆顆瑰麗非凡,項鏈本身則輾轉流傳於西方上流社會,被譽為拍賣史上最貴重的翡翠飾品。項鏈上的27顆“老坑”翡翠珠子相配絕倫,郁綠柔亮,直徑由19.20毫米至15.40毫米不等,顆顆碩大,份量無與倫比,洋溢皇者氣派,實為世間罕見之珍品;加上卡地亞鑲配的紅寶石鑲鑽鏈扣,充分體現了其逾百年來的擁有者之非凡身份和氣度。

  “億萬寶貝”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1912–1979)──情傾翡翠的西方名流

  傳奇名媛芭芭拉赫頓是美國零售業巨子Frank Winfield Woolworth 的外孫女,她是少數以鐘愛及收藏翡翠而聞名的西方名流之一。人稱“億萬寶貝”的芭芭拉.赫頓在21 歲時已是全球其中一位最富有的女士,叱?上流社會,一生綺衣燦爛,鐘鼓饌玉,品味高尚優雅,其收藏包括著名珠寶品牌的珍貴訂制精品,以及極為顯赫的皇室貴族珠寶,當中包括法國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佩戴過的天然珍珠項鏈等。

  拍賣史上最珍罕貴重的翡翠珠項鏈這條來自芭芭拉赫頓舊藏的翡翠珠項鏈乃1933 年她20 歲與喬治亞王子AlexisMdivani 成婚時,其父特意為她在卡地亞訂制的結婚禮物,極具紀念價值。芭芭拉赫頓婚后一直將之細意珍藏,並選擇了在21 歲生日派對上才首次佩戴並公開展示。此項鏈在Mdivani 家族珍藏逾50 年,直至1988 年才首次現身拍賣場。當年此項鏈以200 萬美元(約1,560 萬港元)天價成交,轟動一時,成為全球最高拍賣成交價的翡翠首飾。

  六年后,此項鏈再在香港上拍,成交價飆升至420 萬美元(約3,300 萬港元),升價逾一倍,亦再次把翡翠首飾的成交價推至另一高峰。時至今日,此項鏈仍然被譽為拍賣史上最貴重的翡翠飾品。雕琢翡翠向來“以素為貴”,而渾圓晶瑩的玉珠正能表現上乘玉質之美;此項鏈上的“老坑”翡翠玉珠正正有著如此素質,其顏色濃而不悍、柔而不薄、潤而不膩,堪稱郁綠柔亮,擁有令人屏息震撼的魅力。一般而言,成就一條上乘的翡翠珠鏈須切割比珠鏈本身多至三倍的珠子以供挑選,而若要質色均配,珠子必須源出於同一塊原石,因此耗料極多,矜貴難得。由於嬌好的“老坑”翡翠石材珍稀,體積往往不大,因此能打造的翡翠玉珠直徑一般隻限於5 至10 毫米,而此項鏈上的27 顆碩大的玉珠直徑至少有15.40 毫米,最大的一顆更達到19.20 毫米,且顆顆渾圓匹配,如葡萄般晶瑩欲滴,絕對份量驚人,洋溢皇者氣派。

  除了質量非凡的翡翠玉珠之外,此項鏈更體現了卡地亞上世紀初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為人津津樂道。當時翡翠在西方國家嶄露頭角,部份高級珠寶商如卡地亞旋即在其創新的設計中傾注刻面翡翠的元素,表現出另一個層次的奢華。當時卡地亞為此串翡翠珠鏈設計了紅寶石鑲鑽鏈扣,其簡潔幾何形狀,和大膽的紅綠顏色對比,充份體現了二十世紀初的裝飾藝術風格,也凸顯了翡翠優雅的韻味,瑰美動人;而紅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征吉祥喜慶,為這翠綠翡翠珠鏈錦上添花。

慈禧太后、蔣介石夫人──宋美齡、顧維鈞夫人──黃蕙蘭

  慈禧太后、蔣介石夫人──宋美齡、顧維鈞夫人──黃蕙蘭

  追本溯源──相信是來自清末宮廷的翡翠玉珠

  典雅秀氣的珠鏈乃翡翠首飾中最受青睞的經典款式之一,由古至今皆深受顯貴名流喜愛,慈禧太后、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以及品味中外聞名的民國外交家顧維鈞夫人黃蕙蘭等均是當中佼佼者。

  十九世紀末,滿清政局動蕩,部份內庭珍品流落民間以至海外,並被重新設計成為各式珠寶。這條項鏈上的翡翠珠子來歷就如不少失落的珍寶一樣無從稽考,但這27顆翡翠玉珠確實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已經出現於歐洲並被卡地亞制成項鏈,其必須先經過漫長旅程,由中國遠渡重洋被運抵西方,再經過卡地亞一連串的嚴謹工序,包括設計、配料到打造成高級訂制珠寶,制作定必經年;加上玉珠表面完美的打磨,凡此種種均顯示這27顆翡翠玉珠極有可能是來自清末宮廷.

  至於翡翠玉珠原物主的崇高身份,從其品質亦可見一斑。上乘的“老坑”翡翠多產自緬甸中部的帕敢礦區,作為貢品傳入清皇室后備受清室歷代帝皇及皇后鐘愛,成為尊貴身份的象征。宮廷各式翡翠飾品當中,“朝珠”乃供清代皇帝及五品以上大臣上朝時佩戴,代表了物主尊貴的身份及地位。2010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一條翡翠珠鏈上共30顆直徑由13.40至13.30毫米的翡翠玉珠,正是來自滿清的朝珠,乃清末民初時印尼華商黃仲涵從以收購前朝翡翠著名的北京商人鐵寶亭處購入。與之相比,這條來自芭芭拉赫頓舊藏的項鏈上之翡翠玉珠,無論色澤、質地、水份和大小,均比黃仲涵的朝珠項鏈有過之而無不及,足見其原擁有者無上尊貴的身份。

(責編:董子龍、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