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木雕佛像后背有個長方形的洞:便於裝金銀珠寶

2014年03月26日11:20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木雕佛像后背有個長方形的洞:便於裝金銀珠寶

展出的木雕造像栩栩如生

  展出的木雕造像栩栩如生

展出的木雕造像栩栩如生

  展出的木雕造像栩栩如生

  本報記者 王麗 本報通訊員 傅佳雁

  杭州江干區筧橋鎮,有座江南錫器博物館,這幾日,博物館裡來了一批特別有意思的寶貝——30多尊木雕造像。從宋元到明清時期,這些造型各異、飽經風霜卻依然保存較為完好的造像,展示了我國傳統木雕工藝在佛教造像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歷史變遷。

  30尊造像

  源自江蘇萬緣堂

  “這30尊造像都源自江蘇的萬緣堂,堂主吳小剛是我的朋友。”江南錫器博物館館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建明說,人家收藏的木雕造像可是有上千件了,為了讓杭州的藏友們分享,這回特地選取了其中較有特色的30多件展品。相對於具有澆鑄范本的金屬造像來說,木雕以其特色各異的木料、匠心獨具的造型、精工細作的流程、各類材質相嵌的技藝,而顯得格外珍貴。

  關於佛像,其實有蠻多知識要科普。比如佛像的安置形式,一般有四種。一種是石窟造像,比如我國著名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第二種是寺廟造像,材質有泥塑、木雕、銅鑄等等,都要彩繪鎏金。第三種是家庭佛堂供奉。這類佛像小巧精致,以觀音菩薩最多。材質金銀銅、玉石、瓷器、木雕都有。還有一種就是隨身攜帶珍藏的,比如玉雕、牙雕,也有名貴木材雕刻的。

  而這次在江南錫器博物館展出的,主要以家庭佛堂供奉為主,大多源於民間,很“接地氣”。

  造像造型各異

  元代之前的稀有而珍貴

  30多尊木雕造像,最小的高十多公分,最大的高五六十公分。

  有布袋和尚的造像,圓圓的大肚子,那笑容特別純真無邪。有句話是這麼形容布袋和尚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有長眉羅漢的造像,長長的眉毛一直拖到地上,人家是綰發,他卻是在綰眉,動作栩栩如生。

  有關公的造像,關公又稱“關聖帝君”,所以造像上的關公可是身著龍袍。

  一尊清代的雷公(雷震子)造像,眼睛黝黑特別明亮。陳建明說,這是因為造像的眼珠是用琉璃鑲嵌而成的。

  一圈看下來,除了嘖嘖稱贊木雕工藝的巧奪天工之外,小記也發現了幾處特別有意思的地方。

  不少木雕造像上都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陳建明說,這都是被虫蛀的。原來木雕造像的保存特別講究,要考慮空氣溫濕度、防虫等因素,太干還容易開裂,不易留存,所以元代之前的造像就比較稀有而珍貴了。

  造像后背有個“洞”

  古人在裡面裝金銀珠寶

  最有趣的是,小記發現不少木雕造像的背部,都被挖出了一個長方形的洞,有的甚至在背部和頭部都有。陳建明介紹,這些洞是用來“裝藏”的。

  “裝藏”是藏傳佛像特有的一個術語,指佛像必須按照佛教儀規在佛身開洞,將經卷珠寶或名貴藏藥等裝入、封藏的程序,后來借指佛像上的裝藏洞。最早的裝藏過程神秘而隆重,無論佛像大小、材質為何,都要請大德上師齋戒誦經后舉行,裝入的物件也必須經過念經、開光、點洒金露等過程,如此之后佛像才能接受供養祭拜。

  “古人在裡面放上金子、珠寶,還有寫上自己心願的小紙條,來誠信供奉,據說這樣佛祖就會把你的心願記在心裡,讓願望實現哦。說不定,封在洞裡的物件比造像本身還金貴呢。”陳建明打趣。

  不過,宋元以前的佛像沒有“裝藏”,而明朝和清初的佛像就有兩個“裝藏”,分別位於頭部和后背——頭部的“裝藏”內裝小粒寶石、金銀錠等,多為綠鬆石。背部的孔洞內裝五谷種子和藏藥粉末的絲綢小布袋。清中晚期的佛像隻有一個背部“裝藏”,民國后完全沒有了。所以,造像有沒有“裝藏”,還是斷定佛像基本年代的重要依據呢。

  這次展出,將一直持續兩個月。地址在筧橋鎮機場路250號6幢2樓。除周一閉館外,每天上午9點半到下午4點半開館,免費參觀。

  (原標題:佛像后背為啥有個長方形的洞)

(責編:魯婧、張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