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平庸古書畫是否千年難升值

2013年09月16日08:34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平庸古書畫是否千年難升值

佚名 風俗人物扇面

佚名 風俗人物扇面

宮廷畫家《明皇幸蜀圖》(團扇)

宮廷畫家《明皇幸蜀圖》(團扇)

佚名 《童戲圖》

佚名 《童戲圖》

 

  去年底,上海博物館以近三千萬元的天價,拍下了元代畫家朱玉的《揭缽圖》。此后,質疑之聲不斷。不少人認為,朱玉在中國繪畫史上籍籍無名,當不起這樣的高價。事實上,近年來,書畫界藏家的“好古”之風日盛,古代書畫中不少無名之輩的平庸之作日益受到追捧,古書畫拍賣成為這兩年來頹靡的藝術品市場中一抹亮色。那麼,究竟平庸的古書畫有多大的收藏價值?未來的升值空間又如何?今人收藏書畫作品應該以什麼為導向?業界專家展開了論爭。

  正方

  聚寶堂文化傳播中心董事長 周軍超:

  盲目收藏古書畫貽害無窮

  古書畫收藏熱是一些別有用心的偽專家打造出來的,可謂貽害無窮。我認為與其盲目好古,倒不如著眼當下,收藏一些有藝術創造性的當代名家的作品。

  盡管現在盛行“好古”風潮,但藝術在於創造,而有創造性的古代畫家又屈指可數,市面流通的所謂他們的作品大都有爭議性,買進也很難出手﹔沒有創造性的平庸古書畫就像廣州文德路的那些當代畫家作品,畫風千篇一律,沒啥代表性,買進時雖然價格很低,但存放一千年都不會升值,隻留個古畫名分而已。因此我認為,與其收藏那些平庸無奇的古書畫,倒不如把重點放在現當代一流畫家(特別是在世名家)身上,因為他們的作品比那些平庸的古代書畫更有藝術創造性、更靠譜、更穩定,風險相對小很多。上個月,我在廣州的一家拍賣行見到了有“業界嶺南第一眼”美稱的廣東收藏家協會副主席植廣,他告訴我,他們剛好收藏了一張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周彥生的寫意作品《牡丹圖》,並從藝術創造的角度盛贊了周彥生的寫意牡丹,強調畫家自己也承認,這類寫意畫創作的難度超過了工筆畫,藝術價值高且升值空間無窮。

  其實,就當代名家而言,藝術決定市場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隻有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的畫家,其畫作才能與眾不同,才能打動觀者,才能給人帶來異樣的視覺美感和巨大的沖擊力,令人激動不已。當下受市場熱捧的畫壇領軍人物楊之光、周彥生、何家英等,他們的畫風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個性,深受大眾喜愛,所以代表作都已有過千萬的成交紀錄,而他們的精彩小品今后也會有巨大空間。如早在2003年,我收藏了兩件作品:一張是楊之光的《天鵝湖》,另一張是周彥生的《洛陽牡丹》,各約8平方尺,當時買進才3萬元,而如今可以賣到30萬元到50萬元不等價格了,幾乎年年都在翻倍上漲。這說明:當代名家選對的話,升值空間是巨大的。而收藏當代名家的作品,一定要從藝術家的創造性、影響力和市場基礎入手,加上自己的判斷,千萬別讓市場價值左右了畫家的藝術價值。

  總而言之,收藏需要扎實的文化功底和敏銳、獨特的判斷力。藏家入貨,不管買古買今,隻有放眼有創造性的名家作品才是硬道理,否則那些平庸無奇的書畫一千年也不會升值。

  著名收藏家 郭慶祥:

  不僅升值無望而且還有贗品

  我一直認為:每個朝代或時代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就高,不管是有名還是無名,就值得收藏﹔一些平庸畫家之作,既不能代表那個時代,又不能啟迪后來,藝術價值就很低,市場空間也很有限。

  現代人玩收藏,基本目的就是傳承文化,而在收藏過程中,收藏者的個人喜好起著決定因素,並且每個收藏者都有自己的個人目的,如有的人為了保護,有的人為了自己研究,有的人則是想給后代留點家底……而當今大多數收藏者的目的,我想還是出於經濟利益考慮,把收藏等同於投資,把投資回報看成是收藏的唯一目的。這樣一來,收藏古代平庸書畫作品就難以到達目的。除此之外,還永遠有一道歷代收藏者(包括皇帝)都會遇到的檻,那就是真與假。如乾隆征集書畫,大臣們有幾個把真跡獻給他的?更可惡的是,乾隆還在假畫上題字說是真跡。所以,古書畫是稀缺、不可再生的,難道硬要把歷代做的贗品也當成是有價值的藝術品?時間長了,現在一些人不僅作品的真假不分,藝術質量的優劣也分不清了,很可悲!所以,現代的一些“古畫”其實是贗品。

  當然,我是以收藏當代藝術作品為主的藏家,並且我是與畫家直接交流的,所以就不存在真假問題。但是,收藏當代書畫,我也是有選擇的。行家都知道,藝術品的升值空間是隨著藝術價值的發現和社會認知程度而提高的。因此,我們一直做的是學術性收藏,一直看重的是具有時代創新精神的藝術家,而在世畫家是我們收藏的重中之重。現在,我選擇藝術家又總結了兩條標准:一條是“豎向”標准,即看這位畫家的作品和理念是否順應藝術史的發展趨勢﹔另一條就是“橫向”標准,把這位畫家與其同時代的其他畫家作藝術風格和藝術成就的比較,看是否具有獨立獨特性和超越性——這是兩項藝術家價值評判的“硬指標”。

  我不收藏古書畫,不管古代名家巨匠的還是平庸之輩的,而隻收藏現當代作品。我堅信:隻有買到真正有學術價值的名家作品,才會放得越久價值越高,這些作品將來也會一畫難求,逐步變為國寶級藏品。

  反方

  北京隆榮國際拍賣行總經理

  劉建業:

  收無名古書畫無貶值風險

  作為一名古書畫鑒定家,我沒聽說過朱玉,也沒看過《揭缽圖》,其成交價確實有點出人意料,也不會成為古書畫市場的標杆。但我認為,哪怕畫家在歷史上沒多少名氣,作品不具有代表性,收藏這樣相對平庸的古書畫,依然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甚至遠勝於當代書畫。

  任何古代作品都有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有些作品即使藝術性不太高,但出自一個有影響的古人之手,那它的價值也應該比較高,因為它的文物價值高。最近我們就發現了一幅王士禎的書法手卷。王士禎的詩名、文名都很著,但關於他的書法,人們所知甚少。其實文獻資料中也有相關記載,他的書法很不錯。這件作品的出現,正好填補了空白,這就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了。另外,這幅書法作品的內容也很有意義,寫的是他同時代的詩人顧秀野辭官歸家的事,正好補充了史料的不足,對考証顧秀野的生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這樣的作品,收藏價值就非常高了。

  當下,佚名的古書畫作品也在走俏。其實,佚名不等於非名家,如果專家最終考証出作品的作者是歷史上的大名家,那該作品的價值將一飛沖天。另外,如果佚名的作品藝術水准很高,而且到代,那升值潛力也不可估量。

  除此之外,即使那些一般的地方小名頭的古書畫作品,也有收藏價值。很明顯,這樣的作品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都不太高,市場價值也去不到哪裡,量又比較大,像我們所見到的,有成千上萬。譬如一位明代的教書匠,歷史上並無什麼名氣,字寫得很好,卻又代表不了那個時代的藝術風格,那他的作品價值未來的升值空間肯定不太大。但我依然認為,這樣的作品還是值得收藏的。因為一旦與其失之交臂,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現在將其保存下來,就是保護了我們傳統的“文脈”。另一方面,這些作品盡管升值潛力不是特別大,但將來始終會升值。收藏的風險要比當代書畫小得多了。別看當代的某些書畫家今天紅得發紫,在我看來,經過大浪淘沙,五十年后還能經得起考驗的寥寥無幾。所以,收古代的書畫作品,隻要是真品,即使是名不見經傳,將來也肯定升值﹔收當代畫家的作品,頭上則有如懸著一把利劍,將來其價值很有可能會“腰斬”,甚至“跌停”。

  總之,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是古代書畫非常重要的特征。無論從檔次上講,還是從經濟效益上講,收藏古書畫當然也是收名家的好,但是,如果純粹從藏古和藏今看,收古代的無名之作,也比買當代的一些所謂名家要保險得多。

  著名收藏家 朱紹良:

  手握宋元書畫才能躋身大藏家行列

  其實,古代書畫家的作品,不管有沒有名氣,不管作品的藝術價值如何,從博物館定級上看,有一條非常明顯的分界線:宋元時期的作品都是一級文物,明清時期的作品,則要看名頭,要看繪畫水平。譬如晚清畫家任熊,名氣並不大,但他的《十萬圖冊》在故宮博物院,照樣定級為一級文物。而八大山人、石濤的名頭夠響了吧,他們的作品有的也只是二級品或三級品。所以,宋元書畫留存到今天,已經不能以名氣論了。

  就拿《揭缽圖》來說,雖然我並沒有做太深入的研究,但我認為,不管其作者的藝術史地位如何,這畢竟是一幅元人的畫。在宋元傳世作品中,自有其一席之地。現在隨便一件齊白石、張大千甚至於吳冠中的作品,都賣好幾千萬元,這種傳世的元代作品,線條這麼流暢,三千萬元又怎麼能算高呢?

  而作為私人收藏,當下國內的藏家,往往第一考慮的是作品的市場價值,而不顧及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這種有悖於博物館理念的收藏,其實不應該鼓勵。

  看看民國時期的大收藏家,他們首先選擇的都是宋元書畫,跟博物館的理念是一致的。而今天,國內幾乎沒有真正的收藏家,大家都在做投資和投機。文化修養沒到位,藝術審美水平也沒到位,所以歷史責任感不足,一味狂熱地追捧當代的作品。吳冠中的作品價高就追吳冠中的,范曾的作品升得快就追范曾的。

  當然,作為投資和投機講,這也沒什麼錯。你無法要求大家的修養都很高。但如果要做一個真正的藏家,必須將提高自己的收藏質量、收藏水平為首要任務,那肯定是要收藏宋元書畫才能建立起自己“江湖地位”。

  即使收藏一百張齊白石的作品、一百張吳冠中的作品,也不能算是一個大收藏家,而如果手握一兩張宋元書畫,那就完全可以躋身於大收藏家的行列。我想,這是一個不能模糊的界限。(江粵軍)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