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的整體安全狀況如何?哪些文物應該優先得到修繕?日前,筆者從東城區文化委員會獲悉,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區內文物的整體“健康狀況”,東城區鼓勵全區三級文物和文物普查登記單位為文物做“體檢”。通過這種方式,讓文物建筑單位根據需求申請修繕基金。
據了解,目前東城區164處三級文保單位中有68%的單位進行過修繕,修繕對於文物實際上也是一次“體檢”,但因為很多修繕都是局部修繕,所以隻能局部地反映文物建筑的安全狀況。東城區文委負責人介紹,對於文物建筑而言,專業機構出具的房屋安全等級鑒定報告則相當於一份全面的健康“體檢報告”,據此報告,哪個文物需要何種等級的修繕一目了然。
“體檢報告”會依據建筑的安全優劣程度依次分為一至五級,一級安全程度最好,四、五級均屬危房。這樣,文物的產權單位和管理使用單位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文物的整體健康狀況和存在的安全隱患,能夠引導他們更加主動地向監管部門申請項目資金進行修繕﹔而政府借助文物的“體檢報告”,更合理地安排資金對文物進行修繕,讓最危險的文物優先得到修繕。
區文委負責人透露,東城區每年會拿出一個億的資金用於文保單位修繕和歷史風貌保護。具備修繕條件、進行申報的項目卻並沒有那麼多。但實際情況往往是:修繕資金花不完,但很多文物亟待修繕。到底怎樣評定哪個文物最需修繕,還得專業的數據說話。
“對文物進行大規模的‘體檢’、根據‘體檢報告’建立檔案,是東城區探索文物保護新方式的一次新嘗試。”該負責人介紹,通過此次對文物的全面“體檢”,能夠從政府主動去找項目申請資金變為文物單位主動申請資金,提高文物單位進行文物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筆者了解到,最快到十月底,各個文物單位就會向東城區文委提交文物的“體檢報告”。這樣對文物進行大規模的全面“體檢”並將“體檢報告”上交至監管部門在本市尚屬首次。(徐光曄 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