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玉雕:慧眼識石巧手雕寶
廣州玉雕是以翡翠玉為原材料進行雕刻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也是廣為揚名的“三雕一彩一繡”廣府瑰寶之一。玉石的質地堅硬細密,光澤瑰麗多彩,是極其貴重的雕刻原料。據悉,廣州玉雕產品以玉器首飾和玉雕坐件為主要代表,和北京、揚州、上海的玉雕產品並列被公認為四大派中“南派”的領頭羊,在造型設計、雕工技法等方面都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
近日,記者尋訪曾在廣州市長壽路玉器墟從業20余年的廣州傳統玉雕藝人梁暉,探尋慧眼識玉、巧手“變石為寶”的精妙技藝。
玉雕今昔:萬人空巷玉器墟重建
玉石雕刻是廣府文化重要的一支,在廣州最早可追溯到飛鵝嶺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當中已有完整玉環及殘玉環各1件,距今約4000多年。而廣州玉雕工藝真正形成於唐代中后期,它在繼承宋代“七巧色玉”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創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顯得更加精美。直至清初廢除“匠籍”管理制度后,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廣州,民間玉器生產蓬勃發展,出現了行會組織和學師制度。
據廣州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編撰的《大事記》記載,民國時期,廣州玉器行業達到鼎盛時期。大小工商戶達4000多家,從業人員萬余人。在今大新路、文德路、長壽路、文昌路、帶河路一帶,布滿玉器生產加工的商戶。當時,長壽西路的祥勝、崇德兩個玉器墟生意十分興隆,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珠寶玉器集散地。
繁華轉眼成空,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昔日萬人空巷的玉器墟,蕭條不見人影。建國后,南方玉雕工藝廠成立玉雕生產得到恢復,1985年更發展壯大成為華南最大規模的玉器廠家。80年代至今,玉雕行業蓬勃發展。1981年長壽路玉器墟的招牌重新挂起,1986年廣州玉器街正式重新開張。
玉雕藝人:長壽路成學藝起點
見証廣州玉雕歷史沉浮的長壽路是玉雕藝人梁暉入行學藝的起點。18歲入行的他因從小見父親業余雕玉耳濡目染,“一半是喜愛一半是謀生就入了行。”既非家傳手藝,也未因逐夢追隨大師學藝,他在三水的玉器廠學藝幾年后便來到廣州長壽路打拼,“長壽路是有名的玉雕集中地,本來是想來邊鑽研邊謀生,沒想到后來做著做著就成了一生的職業”。
據梁暉介紹,玉雕最初銷路是來源於港商投資及海外市場,“那時很苦,剛到長壽路,隻能推車仔檔賣玉雕。像我這樣的手工藝人很多。”而由於沒錢買原料,為鑽研技藝的梁暉隻能去荔灣西來初地附近的巷子買廢棄的玉石料,“文革前,西來初地附近聚集了大量的玉器攤點,有廣州八成以上的玉器商,后來遭到破壞。上世紀90年代初,常有人在一些舊民居挖出廢料轉賣,我便早起去買。有時候,一塊玉鐲的中心廢料都不想浪費,挖空心思拿去做玉雕工藝品”。
時至今日,經過多年積累,玉石料的選購早已從廢料到質量、成色好上百倍的緬甸玉,而與梁暉當年在長壽路一起起家的手工藝人所剩無幾,“為了生活很多人都沒能深入專研,一些人賺了一些錢就轉行了,一些人現在靠玉石當了老板卻再也不親自創作了。其實我覺得玉雕是很"好玩"的事情,越到行業深處越能體會千變萬化的美”。
雕刻技藝:慧眼識石巧手雕寶
據悉,廣州玉雕產品主要有坐件、首飾兩大類。首飾是傳統產品,坐件最能體觀廣州玉器特色,如花鳥、人物、獸口、爐熏、花瓶是傳統大類,還有蟹籠、魚籠、花塔、仿古兵器、車船等。
據梁暉介紹,由於翡翠等玉石石料在開採出來時,有一層風化皮包裹著,無法知道內在的好壞,須切割后方能知道質量。因而買賣風險很大,“玉雕師在選擇材料時,有句俗語叫"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穿麻布",就是形容石料採買的風險,有可能一刀下去是好料,價值連城,但有時候一刀下去也會一文不值”。
同時,由於石料內部構造、材質多變,雕玉的過程充滿著不可預知性,而玉雕師一對慧眼和一雙巧手變廢為寶也就成了玉雕工藝的一大魅力,“一塊玉石裡外的質地、色彩很多時候並不一致。玉雕師要具備隨機應變、因材施藝的技巧。”梁暉向記者展示自己名為“財來自有方”的玉雕作品。記者看到,一個青色的玉雕茶壺被巧妙設計成八角古井的樣子,壺蓋以井蓋代替,中間連接的玉環環環相扣,寓意財來有道的含義。尤為精妙的是,玉環環環相扣,卻未分割開來,而是由一整塊玉料開鑿制成,工藝巧妙。
梁暉表示,玉雕流派眾多,北方玉雕取料多為和田玉,即俗稱的“軟玉”,作品大氣,線條流暢,而廣州玉雕則以翡翠為主,也就是“硬玉”,汲取了竹木牙雕工藝和嶺南文化獨有內蘊,以雕法細膩創新、花色品種繁多、造型輕靈飄逸見長,形成獨樹一幟的“南派”藝術風格,“總體上,玉雕技藝會在保留其玉石本來的原本色彩后,盡量發揮玉石的顏色特點,以巧雕技巧掩飾石料本身的不足,這樣才能展現玉的美”。
創新傳承:心無旁騖才可雕石現寶
俗語言,“玉不琢不成器”。從一塊石料到一件價值連城的玉雕作品,中間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據梁暉介紹,從選料開始,玉雕制作過程可謂“步步驚心”,“先是選料,不僅要根據經驗判斷石料的好壞,而且在切割時有較大風險﹔其次是設計,根據石頭的特點、成色、形狀等判斷適合做什麼,再判斷缺陷、裂紋的地方,在雕刻時以巧雕的技藝掩飾。好的石頭會讓人一下子有靈感,設計中也要有吉祥的寓意和巧妙的設計理念。同時,因石料的內部結構多變,要邊做邊修改、雕刻,最后是打磨。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一個環節沒做好就可能影響整個作品”。
由於對技藝要求較高,梁暉認為,成為玉雕工藝師,最重要的是要心無旁騖,“工藝的修煉和學習,需要3至5年的時間,而在設計、雕刻上,則需要心無旁騖”。
二十余年來,廣州玉雕從業人員從千人至數萬人,符合梁暉要求的“心無旁騖”的徒弟僅10多人。但他倍感欣慰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走進玉雕行業,使得玉雕作品題材也越來越廣,“現在有很多80后年輕人加入玉雕行業,玉雕的題材創新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生活中有什麼,即可做什麼,從神話故事到奧特曼,隻要有接受度,都能做出來”。
玉雕行業前景如何?梁暉表示樂觀,並認為玉雕藝術的發揚前景遠大,“技術先進了,玉雕好料子越來越多﹔年輕人肯學,說明玉雕可實現不斷創新﹔生活水平好了,相信玉雕藝術的美會被更多人欣賞”。(郭蘇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