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一場名為“南海遺珍——西沙華光礁沉船寶藏”的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島的遠海地區發現的第一艘古船上的文物集體“浮現”,將一直展覽至10月7日。
在展廳內,藍色的海洋“涌動”,展品包括這艘古沉船內的瓷器、青銅器、錢幣、石器等,僅瓷器就包括了青白釉、青釉、醬褐釉、黑釉等多種釉彩。此外,觀眾還可以看到古船船模和水下考古設備等,展品共計280余件套。
此次展覽分為5個單元,講述南宋沉船的故事。在展廳中,工作人員還特別設計了兩個大型沙坑,所有從古沉船打撈出水的文物按照不同類型擺放在白色的“珊瑚沙”中,還原它們在海底的真實狀態。
專家介紹,“華光礁Ⅰ號”是一艘宋代商船,1996年被中國漁民在潛水捕魚時發現。經考証,沉船船體保存比較完整,船體殘長約為19米,建造於南宋時期的福建地區,在航行到西沙華光礁時不幸觸礁沉沒。目前船體的修復工作正在展開,預計修復時間在5年以上。
“華光礁Ⅰ號”古沉船意義重大,記載著古代中國與周邊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專家介紹,“華光礁Ⅰ號”出水瓷器反映出南宋早期中國的航海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國家綜合實力較為強盛。“華光礁Ⅰ號”船體包含的歷史信息說明,海上絲綢之路是以中國為起點的文化傳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