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器嵌鬆石象牙杯賞析--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飲酒器嵌鬆石象牙杯賞析

2013年08月16日08:49    來源:石獅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飲酒器嵌鬆石象牙杯賞析

飲酒器嵌鬆石象牙杯

飲酒器嵌鬆石象牙杯

  利用象牙雕刻,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有刻花紋的象牙杯、長尾鳥等牙雕藝術品,雕刻工藝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商代的象牙器物,多模仿銅器的紋飾而雕刻。鑲嵌綠鬆石象牙杯就是一件巧奪天工的商代藝術珍品。

  嵌鬆石象牙杯是當時的飲酒器。杯的主體是用象牙的根部制作成的,腹腰中空。杯的手也是用象牙制成。象牙杯上部敞口唇薄,杯的中部微有收斂,腹腔下部安有圓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的一側上下鑽兩個對稱的小圓孔,以此鑲入榫,使杯和手連在一起。杯身通高30.5厘米。

  杯身通體飾滿饕餮紋等花紋,饕餮紋的眼、眉、鼻均鑲有綠鬆石。中下部雕刻有三組變形夔紋,眼用綠鬆石鑲嵌。上部有用綠鬆石鑲的細帶紋一圈,下部有三圈,下腰部有一圈。手部呈夔形狀,上部為頭,寬尾下垂。手的兩面上部雕成鳥形,鉤喙短冠,眼為綠鬆石鑲嵌。背中部雕一獸面,下有一凸出的獸頭,上豎雙角,用綠鬆石鑲著獸的眼、眉、口。手的上下各一小圓榫插進杯身。

  此杯器體高大,圖案富麗,工藝精巧,體現了商代象牙雕刻工藝的卓越技巧。該杯是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發掘時出土的,出土的陪葬物十分豐富,多達千余件。據出土的器物銘文記載,墓主人是殷商王室的重要成員。

  該墓共出土象牙杯三件,其中兩件鑲有綠鬆石。此杯是其中的一件。另一件鑲綠鬆石的杯,器身也為圓筒式,杯的口部,隨象牙的自然彎曲形態,鋸掉一半,使杯口部呈舌狀長流。杯整體顯得別致、高大。腹部為三組花紋,雕飾有雙目圓瞪的獸面紋。有不同形態的花鳥,把獸面隔開。口部和腹下部刻有行龍,在杯身巡回轉動。杯的一側鑲有象牙柄,的上部雕飾有大耳獸頭,下部雕有一虎,伏身向上,與上部的獸頭銜接。

  象牙杯工藝首先雕好杯身及手,將杯內外打磨平整光滑,然后描繪好紋飾,用刻刀雕出各組紋飾。用配制好的綠鬆石鑲嵌表面,器身的紋飾雕刻,結構十分巧妙,圖案花紋採用平面減地的雕刻方法,線條淺,再鑲嵌上綠鬆石,突出了裝飾的效果,引人注目。它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增添了新的光輝。

(責編:董子龍、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