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八件石刻文物被送歸圓明園,由此引發的圓明園文物回歸問題再次受到社會關注。如今,圓明園中的珍寶散落在世界各地。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用了十年時間尋找圓明園文物的“收藏者”。他找到了400多件流散文物,並於近日集結成書。這些文物中的絕大部分也許現在還沒有機會回到圓明園。
劉陽表示,圓明園現在保存的文物數量與流失海外的那些奇珍異寶相比,可以說近似於零。
追尋文物
八件養雀籠石刻回歸圓明園
近日,位於北京田村的總參某部歸還給圓明園管理處八件石刻文物,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八件文物包括4件須彌座、4根石柱構件,每件石刻重約2噸。
據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介紹,他第一次見到這些石刻就看出它們來自西洋樓而非中式園林。劉陽說,他和這八件石刻還是很有緣分的。2005年12月,有市民向圓明園方面反映,田村總參某部大門的石刻是圓明園流散文物。劉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並採訪了當年參與搬運石刻的老人。“老人告訴我,部隊是在1971年從圓明園搬去的,但具體是從圓明園哪裡搬走的,他也說不清楚了。”
劉陽告訴記者,他通過與圓明園學會的專家溝通交流,然后查閱西洋樓銅版圖,再到西洋樓遺址實地考察拍照,回來再對比運回來的八件石刻,終於找到了這些石刻的出處。“這些石刻來自西洋樓養雀籠!”
據劉陽介紹,養雀籠位於圓明園萬花陣廣場東側,與西面的蓄水樓相對。養雀籠建成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其中間為穿堂門,南北兩側則飼養著很多外邦進貢來的珍禽。這次部隊送回的構件就是養雀籠西面中式牌樓的石座,原來有二十四個,現在養雀籠遺址上還有四個,此外還有十六個石座下落不明。
“現在到底有多少圓明園文物流散在外,沒有人說得清楚。”劉陽表示,尋找圓明園文物隻能不斷去摸索,也許耗盡一生也找不完。在他十年的尋訪之路上,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2006年在西單一個院落發現大水法石魚。經過圓明園管理處與小院產權單位協商,最終院內的大水法石魚被無償送回圓明園。
劉陽向記者表示,圓明園現在保存的文物數量與流失海外的那些奇珍異寶相比,可以說近似於零。因為近年陸續在圓明園考古出土的一些文物,沒有一件是完整的。即使這樣,加上各界返還的石刻文物,圓明園現存文物也不過幾百件而已。
回歸困境
部分流散文物又成新景觀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截至目前,一些單位、個人已陸續捐贈了七八十件圓明園文物,全部為石構件,包括石魚、石凳、石桌等。
劉陽告訴記者,在他的考察之中,發現流散在外的圓明園石刻文物,有六七成都集中在北京。像最近歸還的八件石刻,以及前幾年歸還的石魚,基本都是單獨放置,這類文物比較容易促成其回歸。
而有不少石刻文物已組合成了新的景觀,甚至成了當地的標志性建筑,也得到了較好的保護,這些文物是否一定要回到圓明園就值得探討。其中比較著名的要數中山公園的蘭亭八柱。
據劉陽介紹,蘭亭八柱及蘭亭碑皆為圓明園“坐石臨流”亭舊物。現在是中山公園“景自天成”亭的重要組成部分。史料記載,圓明園被毀后,蘭亭八柱於宣統二年(1910年)被移到頤和園。1915年,北洋軍閥重要人物江朝宗致函溥儀內務府,請求拉運圓明園蘭亭碑及山石,用於社稷壇開拓公園。其后,蘭亭碑及八根石柱分別於1917年和1941年運至中山公園。1971年重建碑亭時,在社左門存放了30年的8根石柱被清理出來,建成了今天的重檐八角亭。蘭亭碑就置於亭中。
如今,蘭亭碑仍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八根石柱上的蘭亭帖仍可辯讀。劉陽表示,在中國內憂外患不斷、戰亂頻仍的年代,蘭亭碑被轉移出圓明園保存,也許恰好讓它躲過劫難,得以保存至今。
據劉陽介紹,除了中山公園以外,北京大學校園內也有數件圓明園石刻文物。其中未名湖畔的翻尾石魚還留下一段保護文物的佳話。據說溥儀七叔載濤欲將石魚倒賣,搬走后扔置於自家花園。燕京大學1930班畢業時,為表達愛國熱情和對母校的眷戀,集資買下石魚送給母校。這件石魚一直保存至今,使未名湖增添了不少諧趣。
圓明園文物屢遭高價拍賣
圓明園流散文物中,除了流散在外的石刻文物外,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屢屢出現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的失散珍寶了。每次拍賣季來臨的時候,劉陽都會留意各拍賣行的預展信息,發現圓明園文物被拍賣,他就會在自己的博客中予以曝光。
但劉陽有時也很無奈,除了在博客中聲討外,他其實無能為力。僅有一次,2012年10月,劉陽發布英國邦瀚斯拍賣行將拍賣兩件圓明園珍寶后,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當年11月3日,英國邦瀚斯拍賣行發表聲明稱,為避免激化中國民眾的不滿情緒,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的持有者決定收回藏品,不參與拍賣。
似乎取得了勝利,可劉陽並沒有多少喜悅。“除了攪黃了人家一次生意以外,對於文物的回流沒有任何作用。”劉陽說,經過這次事件,兩件流失文物可能會因為高度曝光而身價倍增,即使沒有進入拍賣,持有者仍可以在私下交易。“這樣我們連這些文物的流向都無法查找了。”
事實上,劉陽注意到,有很多拍賣行甚至正在利用“圓明園”這個標簽炒作拍品。他們有時毫無顧忌地公開這些文物的出處,因為越強調來自“圓明園”越受關注。
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劉陽總結了近年在拍賣中價格過億的圓明園流失文物:分別是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2.2億元成交。2010年12月2日,香港佳士得拍賣行拍賣的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琅雙鶴香爐,1.11億元成交。
另外兩件過億拍品就是近日被法國皮諾家族無償捐贈給中國政府的鼠首和兔首。2009年2月25日,巴黎佳士得拍賣行分別以1400萬歐元(約1.1億元人民幣)價格拍出,但因為中國買家攪局,最終流拍。
專家看法
圓明園要創造接收文物條件
著名圓明園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向北京晨報記者表示,追索圓明園文物決不能急於一時。隨著形勢的發展,一些文物會陸續回歸。“到了一定時候,水到渠成,能夠回來的都會回來。不久前兔首和鼠首的回歸就是一個明証。”
對於因為歷史原因流散在北京的一些石刻文物,王道成認為,有些情況是比較復雜的。比如中山公園的蘭亭八柱,是圓明園的流散文物,但它現在又成為了中山公園內的一景。而北大校園內的石魚、華表、麒麟等石刻文物,也來自圓明園,但它們現在又成了北大校園的一部分了。如果把它們搬回來也不合適,圓明園也不好處理,這些文物在圓明園原來的位置已經發生了變化。其實,在圓明園歷史上長期無人管護的情況下,一些石刻文物被運到中山公園或者北大校園,在客觀上也起到了保護作用。
王道成建議,要促成流散文物的陸續回歸,圓明園還要加強自身的一些設施建設。“獸首回歸后,如果放在圓明園,如何保証文物安全。最起碼要有一個像樣的博物館吧。”
應設功德簿表彰歸還文物者
中國海外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首席律師劉洋表示,對於圓明園流散文物,應該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特別是對於一些因為歷史原因逐漸流失的文物,經過合法流轉后被個人收藏,要有一個寬容的態度。
這裡的合法流轉是指持有人善意取得的文物。比如在購買前不知文物為非法取得,又是通過拍賣會公開購買。這類圓明園流失文物要想回流,勢必要給予收藏者一定的經濟補償。而一些英法聯軍后人所持有的文物,明確是掠奪自圓明園的文物,隻要一出現就要進行聲討和追索。因為即使在戰爭年代,也有國際法則約束,戰爭中不得掠奪他國財物。
另外劉洋表示,圓明園變成今天的模樣,其實是遭遇了一系列破壞的過程。“歷史上圓明園經歷了三劫,就是火劫、石劫和土劫。”劉洋解釋,英法侵略者劫掠珍寶、放火焚燒是火劫。此后,周圍百姓進入焚毀的圓明園,搬走了不少建筑構件,接下來若干年裡,又有不少石刻文物陸續流失,這是石劫。到了人民公社時期,農民又在遺址的土堆上種起了庄稼,這是土劫。
劉洋認為,有些問題也要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去看待。在當時人們搬走圓明園石刻的時候,沒有人認為它們是文物。而且在清末到民國期間,圓明園曾一度處於荒廢無人管理的狀態,那時有人從圓明園搬走一件石刻,有點類似於“撿拾”。
“我國1982年才有文物保護法,法無明文禁止即為無罪,而且法律不能倒追設立前的違法情形。”劉洋表示,對於現在流散於京城的一些圓明園石刻文物,如果要追索,也必須採取一種委婉的方式,與現在的持有人進行友好協商。對於那些主動歸還圓明園文物的人們,圓明園方面應該設立一個功德簿,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表彰。
官方態度
一貫反對拍賣
圓明園流失文物
2010年10月18日,圓明園罹難150周年之際,園方向全世界發出倡議書,希望讓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能夠早日回家。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也曾表示,國家文物局一貫反對拍賣圓明園文物的行為,不承認對被劫掠文物的非法佔有,並將繼續依照相關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通過一切必要途徑追索歷史上被盜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圓明園所有流失文物理應歸還中國,但記者了解到,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不適用於公約生效前被盜或者非法出境的文物。而1995年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頒布的《關於被盜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中,規定文物追索的要求“在任何情況下,自被盜時起50年以內提出。”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文物從被盜時起,所有國政府50年之內不提出追索,那麼,50年之外的文物追索就不受公約保護了。
歷史檔案
“萬園之園”——圓明園
追溯圓明園的歷史,有據可查的年代為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時,康熙皇帝曾親臨該園游賞進宴,此時的圓明園已初具規模。
后來,雍正皇帝繼位,按照御園的功能要求,在圓明園的南部修建了宮廷區,並在全園大興土木。至雍正末年,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當時至少已有33景基本建成。嘉慶時期的圓明園,園內約有50處主要風景群,所懸匾額不少於800幅,挂有匾額的各式園林建筑達600座,實為古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專家認為,圓明園內的建筑薈萃了全國各地的風景和建筑樣式。如“上下天光”模仿洞庭湖的美景。“西峰秀色”是模仿廬山景觀。
圓明園不僅是一所輝煌的宮殿、園林,而且也是收藏豐富、琳琅滿目的博物館。其室內之陳設均為貴重木材制成的桌椅床幾,牆壁飾以精美之壁畫,懸挂著歷代名人的書法繪畫。玉器、瓷器、銅爐、漆匣、琺琅、水晶應有盡有。
1860年10月18日,是“萬園之園”遭遇滅頂之災的遇難日。在瘋狂劫掠之后,侵略軍放火焚園,無數珍寶葬身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