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離的當代書畫潤格:誰能做主--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扑朔迷離的當代書畫潤格:誰能做主

2013年07月09日08:35    來源:光明網    手機看新聞

《祈福》 馮遠 作

《祈福》 馮遠 作

  

  潤格──這個中國書畫特色產物,在當下前途未明的市場中,變得愈加扑朔迷離。今年,不少書畫家早早地公示出自己2013年的潤格,一掃去年彌漫在藝術品市場中的消極氣氛。

  業內走訪

  書畫家們潤格水漲船高

  每天上午9時30分,北京某文化公司已從事當代書畫經營工作5年的王梓(化名)就開始一天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了。尤其在春節過后,他更要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准確度,探聽到市場上哪些書畫家近期較為活躍,以及其潤格的真實報價和成交情況等。王梓告訴筆者:“如今,整個當代書畫市場已經由快速上升轉向平穩行駛的軌道。而很多書畫家也都已經或者即將重新調整自己的潤格,從中可以推斷出他們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定位。”

  不出王梓所料的是,多位一線知名書畫家經受住了去年藝術品市場成交低迷的風吹浪打,今年他們的市場報價更上了一層樓。如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的劉大為,潤格達到每平尺30多萬元,而這個價格較兩年前翻了大概3倍﹔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的潤格也由去年每平尺15萬元左右躍居到20多萬元﹔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家英在2010年的潤格就已達每平尺20萬元左右,如今每平尺則高達40多萬元。而不少潤格徘徊在萬元關口的書畫家們,也在今年年初紛紛漲了三四千元。“這是市場給出的參考價,並不一定就是書畫家自己的叫價,它們並不能代表真實的成交價格。不管名氣大小、實力高低,書畫家要想進入市場交易就都得擇機‘亮劍’,公示自己的潤格。”王梓還介紹說,但凡理性一些、有潛力的書畫家不會頻繁提高潤格,3年或5年調整一次潤格是比較符合藝術品市場的規律。“同一畫家不同題材的作品潤格也不盡相同,人物畫潤格最高,其次是山水,最后是花鳥。此外,4平尺、6平尺、8平尺這些常見規格的畫作銷路較好,適合挂在家中或辦公室裡,因此私人藏家購進較多。”

  據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能夠反映書畫家作品潤格真實成交的信息平台,所以同一位書畫家常常會有多個版本的潤格報價。不過知名度越高、且創作水平具有一定市場認可度的書畫家,其潤格版本之間的價格差就越小。“這主要是指一線知名書畫家,他們大多集中在美協、學院內,而且還具有一定行政職務和頭銜。其市場培育也較為成熟,至少得有20年左右。”王梓說道。

  事實上,這種自助式的潤格報價只是“亮劍”的最后一步,前期還需要許多鋪墊,比如參加全國性的美術作品展,以及公立美術館或地方畫院舉辦的各種展覽等等。據介紹,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代表中國畫創作高水准的“2012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在公開征稿階段,就收到4800件作品,“如果能夠獲獎,這一方面是對書畫家創作水准的肯定,另一方面,對書畫家作品的交易市場也會起到推動作用。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光有實力卻默默無聞的書畫家是很難獲得較高潤格的。”一位北京當代書畫藏家趙先生坦言。

  書畫家聲音

  我的潤格誰做主

  創作重彩人物畫的陳芳(化名)進入書畫圈差不多20年了,她告訴筆者這樣一個故事:某位北京畫院的專職畫家,在3年前真實成交價為每平尺七八千元。當他看到藝術市場行情不錯,同行們大都提高潤格后,覺得自己也不能錯過良機,於是一鼓作氣將潤格叫到每平尺15萬元,“這種急功近利導致這位書畫家有價無市,如今是‘騎虎難下’。”陳芳說道。

  資深藝術媒體人士王茂則認為,“書畫家自己的報價太隨意,有一類畫家敢給自己的潤格定為每平尺10萬元,但實際成交連每平尺1萬元都達不到。”其實在當代書畫創作的大軍中有相當一批書畫家屬於“江湖派”,業內稱之為“走穴書畫家”,他們或冠以名門之后、名師之徒的稱號,或打著美協、書協會員、理事等旗幟,通過種種噱頭將自己的潤格生拉硬拽到萬元俱樂部,而實際上以每平尺百元出售都鮮有成交。人們不禁要問,當代書畫家動輒過萬元的潤格到底有多少水分?潤格又該由誰來做主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藝術品經紀人介紹說,一線知名書畫家的作品實際成交價最多是其報價的對折,“叫價每平尺二三十萬元的,如果能以每平尺10萬元左右變現就已經相當不易了。像目前市場上史國良的潤格就處於較高水平,一些人把他的作品叫價到每平尺近20萬元,但實際成交價大概在每平尺10萬元上下。”另外,北京當代書畫藏家趙先生還回憶道:“兩三年前,我在北京某畫廊觀看范曾的作品展,現場成交的范曾畫作每平尺售價在9萬元左右,而當時市場上范曾的潤格每平尺就已經達到幾十萬元,即便如此,購買者也是寥寥無幾。尤其是現在,當代書畫市場的環境還不太好,能以每平尺1萬元成交的書畫家並不多。許多著名美術學院科班出身的書畫家,其潤格實際也就是七八千元。”

  一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籠統劃分,能以每平尺5000元至3萬元左右真實成交的書畫家基本屬於二線書畫家,以1000元至5000元每平尺成交的則大多屬於三線書畫家。“二三線書畫家的潤格漲幅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會借助炒作成倍上漲,有的則調整5000元左右。藝術品一旦進入市場流通中,其價格很難受到藝術家本人的控制,尤其是已經獲得市場認可的知名書畫家,各方因素左右了他們的潤格,業內將其稱作“硬通貨”。“像一線知名書畫家的作品在市場中有貨幣功能,不僅能流通,而且絕對保值。市場是不允許這類作品隨意跌價的。據估計,這一類書畫家在全國范圍內也就不到200人。”王梓說道。

  業內觀察

  應盡快建立定價機制

  近幾年來,當代書畫市場的紅火讓很多從前不懂藝術的人都弄懂了一件事,那便是書畫家絕不再是清貧窘迫的,因為一張4平尺的書畫也可能賣出一套房的價錢來。於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潤格,書畫家們不再是單一的創作者身份,還扮演著活動家、慈善家等多個角色。然而,在王茂看來,無論書畫家如何包裝自己,其潤格最終都應取決於作品的質量,“這種質量的外在表現便是長期以來的市場認可度,換句話說,就是作品的真實成交價。”

  任何一位書畫家的市場發展都應是循序漸進的,然而在今天的當代書畫市場上卻出現了太多的“傳奇”。太和藝術空間負責人賈廷峰曾表示,許多畫家認為憑借自己的一張嘴就可以為自己定價,今天5000元明天就1萬元。沒有經歷過一級市場穩定的運作,就直接送到拍賣行,借高額成交價格為自己造勢。但事實上這種惡意炒作得來的高潤格,市場不一定認可,有經驗的藏家也很難埋單。動輒三五萬元一平尺的作品,在市場中往往三五千元都無人問津。一旦降價,又難以面對之前高價買入其作品的藏家。這就讓一些書畫家步入了“囧途”。據王茂介紹,一位企業家在幾年前高價購藏了某位當代畫家的作品,而現在再將其出售時,連成本都保不住了。“這就是由於藏家無法判斷書畫作品價值的優劣,完全以市場為導向,跟風出手造成的后果”。

  業內不少專家建議,應對書畫家的潤格建立一個定價機制。幾年前,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下設的藝術品評估委員會曾向書畫家提供藝術價值評估、市場價值評估等服務工作。証書中的“藝術評審價值”一欄裡會明確標明,某位畫家的作品每平尺的市場價格,有效期為兩年。“這在當時對指導書畫家潤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時不少藝術家都有這樣的一本証書。”趙先生介紹說。不過,該藝術品評估委員會現已撤銷。在利益驅使下,潤格的制定者面對公允、客觀似乎很難hold住。“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個市場發展得太快,加上藝術經紀人與機構的介入、包裝和炒作,瘋漲是必然的,甚至讓這個市場有些畸形。”王梓認為。

  王茂則認為,如今的當代書畫市場逐漸趨於理性,書畫家若想提高自己的潤格還應回歸到本源上,那就是多創作優質的作品,少創作些應付之作,一是可以控制流通在市場上的作品數量,其次也能提升自身創作的整體水准。

  而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當代書畫的潤格市場並非不透明,某位書畫家的潤格到底能以什麼價位成交,市場參與者大多心知肚明。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書畫家的潤格走出“霧區”並非難事,真正難的卻是,如何在書畫家與資本市場之間建立一條綠色隔離帶。在這條隔離帶中,書畫家的主要角色是創作者。畢竟,決定美術作品生命力的是它自身的藝術性,而非尺寸大小。(陳亭廷)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