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子 書法紙本 立軸128厘米×63厘米
民國時期不僅對於全球華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對於全世界而言,也改變了整個20世紀的歷史。在書法史上,民國時期的書法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民國以來,身居要職且在書法藝術上有極高造詣之人為數不少,綜觀近年來的拍賣市場,各大拍賣行紛紛推出相關藝術品的專場拍賣。
在嘉德四季拍賣會上,一件拍前估價為8000元至1.2萬元的楊虎城《楷書》,以264.5萬元的高價成交,超過估價近200倍,民國書法再次引起眾多藏家的關注。在2013年6月的春拍中,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貿聖佳”)又推出以民國書法為專題的“百年名人墨跡”專場。此專場匯集了150多位歷史名人墨跡,包括孫中山、蔣介石、蔡廷鍇等民國時期政界、文化界、商界名人書法,拍品共計150余件。民國時期的書法作品究竟有何特點,為什麼能夠引發投資者的興趣,其市場前景又如何?
與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書法家不同,民國時期的書法家處於中國書法變革的重要時期,他們往往以學者為首要身份,不少書家還是重要的社會、政治人物。
中國書法藝術在歷經數千年的發展之后,在民國時期進入一個特殊階段。中國傳統文化於此時遭受西方文化更為直接和全面的沖擊,在復雜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環境下,傳統的書法藝術並未沒落,其承清末碑學之緒,而又能變古為新,南北兼收,碑、帖互用,創造了新的成就。
民國時期的書家大抵可分為三類,形成20世紀書壇特殊的時代風貌:一是政治人物,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於右任、鄭孝胥等﹔二是學者文人,職業書家,如馬衡、馬一浮、羅振玉等人,以及雖無書家之名,書法卻獨具一格的蔡元培、魯迅、王國維等﹔三是藝術家,如張大千、齊白石、溥心畬、吳昌碩等。
書法藝術造詣頗深的政治名人,成為民國書法史上不可或缺的群體,他們既有心系家國的大義責任,又兼具文人墨客的細膩情感。比如,孫中山生前留下的大量墨寶,不僅是珍貴的革命史料,也是難得的書法作品。其中,以“天下為公”和“博愛”為主題的具有革命戰斗性意味的書法作品頗多,其中“博愛”橫幅作品便是其書法佳作之一。在中貿聖佳此次拍賣中,也出現了廖仲愷的作品,廖仲愷的存世作品極少,真跡就更是鳳毛麟角。
中貿聖佳副總經理倉大春表示,這些民國書家的作品價值不僅在於書法的藝術,作者的歷史地位和傳奇經歷更是其價值所在。本次中貿聖佳所舉辦的“百年名人墨跡”專場,正是要將這群湮沒於歷史中的民族精英的真實思想呈現給大家,讓廣大藏家能夠通過這些作品了解民國時期的文化與藝術。
民國書法之所以受到藏家追捧,其原因並不僅是時代影響,更重要的還在於他們的社會、政治和歷史背景。
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民國時期書法作品受到追捧已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在2010年12月舉行的上海馳翰秋拍中,於右任的《楷書五言聯》對聯,估價80萬元至12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537.6萬元,打破了其草書陶淵明《歸田園居》立軸在11月中國嘉德秋拍上創造的224萬元的最高拍賣紀錄。該聯每幅長243厘米,高60厘米,是目前所知尺幅最大、書寫最精的於右任墨寶,殊為難得。目前於右任成交價最高的10幅書法作品(不包含與他人的書畫合作)都是在2010年和2011年成交的。
回望拍賣市場,據倉大春介紹,民國書法受到市場關注當數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此之前不少拍賣會專場中也會零星出現一些民國墨跡,但是始終不成氣候。”倉大春說。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和時代意義下,各家拍賣公司紛紛推出了“民國書法”專場的概念。比如,北京匡時2011年春拍就舉辦了一場“辛亥百年名人書法專場”,成交率為93.81%,總成交額近1億元。其中一件弘一法師的《楷書佛三身贊》在多番競價后,以759萬元成交。
民國書法家大多都是決定或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人,其作品極具稀缺性,其家族背景、留學經歷、書法造詣都令當代人望其項背。然而目前對他們的價值判斷尚為淺薄,因此其作品價格尚處窪地。
民國名人書法造詣往往都被他們的政治光環所淹沒,其作品的藝術性和市場潛力是不可比擬的。而就當代及近現代的一些書法家的作品而言,其價格更是具有相當優勢。民國書法家的歷史地位和名人效應是兩個關鍵的價值因素,而且民國書法的存世量少,未來的升值潛力和增長空間是必然的。從目前的拍賣市場上來看,隻要是來源清晰的作品,就會拍出高價。在2009年秋拍中,一幅孫中山的行書“天下為公”鏡心,估價30萬元至40萬元,成交價高達347.2萬元。
倉大春認為,民國時期書法作品同樣受到作品價值、供需關系、經濟環境、時代背景等各方面的影響。從目前的現狀來看,盡管民國書法的價格區間相對前幾年呈現成倍增長的態勢,但他堅信,從長遠角度來看,民國書法熱必將掀起新一輪的價格高峰。倉大春提醒:“任何投資都是呈現波浪式、曲線形的上升態勢,藝術品收藏投資同樣遵循這樣的規律,收藏投資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