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書法教育三議--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少兒書法教育三議

2013年06月03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力求區域性整體推進書法教育。社會對此給予了充分地肯定和熱烈地響應。

  我的專業是美術教育,對書法教育可謂門外漢,但依然有一種置喙的沖動。因為中國自古有書畫同源、書畫一家之說,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中,書法欣賞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高中美術課程中,設有書法和篆刻兩個模塊,不僅涉及書法知識和欣賞,還有深度的書法實踐。教育部的通知中,雖然強調了“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礎”,也幾次提到了美術與書法教育的關系。所以,不揣簡陋,三議書法教育,與大家切磋。

  一議寫字抑或書法。過去的中小學,有著不佔用課時的寫字練習,學生通過描紅、米字格、臨帖等方式練習寫字,好像每天都有,但時間不長,現在則是每周佔有一課時開設書法課。名稱變了,內涵變了嗎?換句話說,是偏重於實用性的寫字,還是偏重於藝術性的書法呢?曾經在一所中學,一名語文老師和一名美術老師就此發生了爭執,爭執不下的時候,美術老師惱怒地說:“你搞的是寫字,我搞的是書法!”無意之間,似乎道出了問題的關鍵。

  如果從實用的角度看,書法的實用性在當下並不強,因為很多書法作品的內容大多數人並不認識,而且繁體字、異體字在書法中司空見慣,視為正常,筆順也不規范,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要求不一致。而在語文課中,學生被要求寫簡體字,寫規范字,按照基本的筆畫順序寫字。所以,是定位為實用性的寫字,還是定位為藝術性的書法,需要進一步斟酌。在《綱要》中,這似乎是相互關聯的兩條線索,也即低年級以寫字為主,隨著年級的上升逐漸增加書法的因素。在我看來,書法課程還是應該偏重於藝術性、審美性、文化性,因為書法的價值主要是通過它們而得以體現的。而且,書法與語文、歷史、美術、音樂一樣,可以伴隨我們終身。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熱愛書法、參與書法創作的現象即是佐証。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書法裨益於人們充實余暇,藝術化地生存,感受和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議道德抑或性情。書法教育有沒有道德教化功能?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一功能主要是通過書寫內容而不是書寫形式達成的,書法的形式與道德教化並非簡單的關聯和對應,所以“工工整整寫字,堂堂正正做人”這類說法,值得商榷。

  中國傳統藝術品鑒思想中,的確非常強調人品與藝品的關系,鼓勵從事藝術的人提高自己的人品,但這不能說明,人品低的人,藝品就會低﹔反之,也不能說明藝品高的人,人品就會高。歷史上很多人書法高妙,但做人卻糟糕,比如蔡京、秦檜、嚴嵩、和珅等人。還有很多人的書法並非“工工整整”,卻並未影響他們“堂堂正正”地做人。

  書法的教育功能真正體現在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體悟、認識以及對學習者個人性情的陶冶中,比如專注、沉靜等。對此,《綱要》中的表述頗為精准,但不可做過度闡釋,應該給書法教育“減負”,不要讓它承載太多的東西,尤其要避免泛道德化。恰當地明確闡釋書法的教育功能,有利於營造書法學習輕鬆、愉悅的環境和氛圍,這於書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三議專精抑或普泛。在實施書法教育的時候,必須考慮合適而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有兩種途徑和方法備選:一是不停地變換字體,如同語文、數學課一樣,一兩個課時就換一個內容﹔一是專精一種字體,力求掌握,再廣取博擷,自成一格。經驗告訴我們,后一種途徑和方法更可取。

  學習書法,應該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碑帖或字體,執著地進行研習,掌握其筆畫和結體的特征與規律,一個字一個字地練習,熟練掌握若干字以后,便能獲得舉一反三之效果,最終掌握這一字體。如果學生終身愛好書法,在以后可以廣泛借鑒其他字體的特征和優點,形成自己的風格,此即所謂先“倚門傍戶”再“自立門庭”。切忌今天學楷書,明天學隸書,后天學魏碑,或者一會兒學顏體,一會兒學柳體,一會兒學歐體。如此泛泛而學,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是很難學好書法的。當然,專精和普泛並非截然分開的,中間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做些分合,有經驗的教師自然可感其中之妙。(尹少淳)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