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與拓展——嶺南畫派特展”1日起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登場,展出晚清民初嶺南畫派9位代表畫家的90幅經典畫作。
這是台北故宮博物院首次舉辦嶺南畫派主題大型特展。畫展呈現晚清至民初嶺南畫派的源流、革新及傳承,共分人物、花鳥魚虫、畜獸猛禽、山水四個單元。作品來自廣州藝術博物院、台灣“中研院”嶺南美術館、挹翠山堂與台北故宮典藏,完整呈現嶺南畫派的畫風脈絡及民初繪畫的革新轉變。
嶺南畫派系因廣東處五嶺之南,興起於晚清時期。由於廣州開放為對外通商口岸,與外界頻繁交流,進而影響畫家的視野、創作觀念與技巧,啟動了嶺南地區藝術革命。
畫展“人物”單元,雖然嶺南畫派在人物題材的表現上著墨不多,但作品中依舊流露出各家獨具的風格特質,如高劍父的《悲秋》。“花鳥魚虫”單元的主題表現,在嶺南畫派的各家作品中為數最多,此次展出約50件,代表作品有居巢的《荔熟蟬鳴》、高劍父的《蛛絲網晨露》、楊善深的《荷花》、趙少昂的《群魚逐落花》等。“畜獸猛禽”單元,嶺南諸家在此類作品中表現極為突出,成就亦高,代表作品如高劍父的《楓鷹圖》等。“山水”單元的代表作品則有高劍父的《山水》及《東戰場的烈焰》。
展期持續至8月25日。(記者裴闖 李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