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策劃>>日本侵華掠奪中國文物

中國藏家聚焦日本 中國文物精品回流【3】

2014年08月15日10:49    來源:雅昌藝術網    手機看新聞

  東京中央拍賣2013年春拍“爍古耀金:林原美術館銅鏡·帶鉤舊藏專場拍品”

  關稅能否擋住中國藏家回收文物的熱情?

  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中精品稀缺的狀態下,海外遺珍成為了中國收藏家的新目標。日本東京中央拍賣公司作為中國文物回流的流通據點,每次的拍賣都受到中國藏家關注。據悉,中國藏家以組團的形式到日本參與其拍賣會。廈門謙記古美術館館長郭仲樺在接受雅昌藝術網專訪時表示,東京中央拍賣公司舉辦的每場拍賣他幾乎都有參與,即使沒有到現場,也通過電話委托的方式參與競拍。

  這種跨地域的拍賣活動,中國海關方面的嚴格規定,對藏家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門檻,不少藏家在海外拍得的中國文物無法運回大陸。據悉目前在中國,所有藝術品在進口時都會涉及兩個稅:一個事海關征收的進口關稅,另一個是進口后所在國家稅務機關在國內環節征收的稅,在中國被稱為進口增值稅,與國外區別在於該稅收在國外是由稅務部門在國內環節征收,而在中國則是由海關在進口環節代替國內稅務機關征收。目前世界各國的藝術品進口的平均關稅稅率是5%,在發達國家或地區如美國、英國、歐盟、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區對於藝術品進口實施的是零稅率。

  對於中國藝術品關稅政策,安藤湘桂說到,“很多客人買了以后就放在香港,保利、嘉德為什麼來香港也是這個原因。因為我是在境外交易,沒有涉及到這件拍品是不是丟失文物之類的限制。每個拍賣行征集到一件文物特別不容易,但其實最終目的所有的文物都是歸回中國,就此點而言,國家應該重新做一個政策,去鼓勵這種良性的回流。在其他國家文物都是免稅,隻有我們國家是上稅,所以這一點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們覺得國家在改革跟開放的階段,藝術品拍賣也應該敞開大門。”

  日本作為中國文物外流的重要國家,持有中國文物藏品的情況如何?安藤湘桂認為,“從中日兩國家的文化交流來看,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自古以來中日文化交流就如火如荼,從唐代,從漢,日本追求漢風、唐風,從唐代開始追求中國的建筑,宋朝追求中國的茶道,明朝追求中國的書法。當時日本都是中國化,用的字也是漢字,原原本本的漢字,當時沒有什麼平假名、片假名,所以中日的交流歷史達兩千年,大大小小從中國流入日本的東西,根本無法統計,藏品應該是很豐富的,雖說產生日本的東西參差不齊,有很好的,也有很差的,要看每個人的經濟條件所允許的。加上晚清的時候,他們也是大量的明治時期改革、封爵以后,所有的伯爵家裡邊你要想封爵就必須有中國的東西兩千件以上,也造成了他們大量收集中國的東西,從皇帝皇太后到他們的伯爵都以收藏中國東西為榮,造成他們的藏品非常多,要是統計我估計大小博物館都非常多,應該是無法統計的,就是精品上肯定是很多的,最近他們又出了王羲之的臨摹本,什麼時候出任何一件東西或者很好的東西,在民間這種東西沒法統計。”

  中國的收藏家們為什麼長期跑日本?安藤湘桂對此信心十足地說道,“因為在日本的都貨比較新鮮,沒有出現過,而且價格上有優勢、便宜,很簡單的講地域性的價錢,做貿易也是地域差價,比如從北方賣到南方價錢就有了,因為經濟不流通,但是現在在經濟非常發達的流通上,越來越感覺到價錢都很公開,哪怕在日本很小一個村庄買到的價錢也可能不會低於國內,但是大家還是喜歡,因為國外的東西一手貨,哪怕買得貴但是沒有見過光,人家也不會說這個東西我曾經擁有過,這是一個特點。”

(責編:孫石磊、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