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肉小伙愛畫畫:換個落款賣十萬--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賣肉小伙愛畫畫:換個落款賣十萬

2013年05月02日08:04    來源: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畫廊裡一幅10萬元的水墨畫,誰能想到這是出自一個超市賣肉的攤販之手?被人追捧的那些名家落款的字畫藝術品,其實很多是畫廊定制量產的。即墨的劉家祥是一位畫者,同時也是一名超市攤販。他的畫就被畫廊以低廉的價格收走,然后落別人款高價售賣。令人稱奇的,他賣到北京畫廊的畫,又被他身邊的一個老板買了回來。

換個落款,一幅畫被十萬元收藏

即墨人劉家祥是一家超市的肉販,平日裡就在攤位上揮刀賣肉。除了肉販,他還有另外一個地下身份,畫畫愛好者,但他的畫很少落款。在攤位旁賣肉,人少時他就拿出毛筆不聲不響地寫寫畫畫,有些人會半開玩笑地說他,“一個賣肉的,你會畫什麼”,但是鮮有人知的是,畫廊收的他的畫曾經賣出了十萬元的價錢。

而十萬元賣出的畫,他拿到的僅是900元。在他看來,畫畫“散戶”們給畫廊提供的畫都是這樣,二三百也正常,只是這些畫不能落款,至於畫廊蓋上了誰的章,不是他考慮的問題。最近幾年的生活都是這樣:白天,他是一個攤販。晚上,他在家畫畫。這些畫以誰的名義流向市場,以什麼的高價被人收藏,他不會知道。

即墨一家公司辦公室裡挂著一幅人物水墨畫,畫面上站著一個穿古代服裝的老人,背后是畫著一片墨色的水墨竹林。落款是“愛新覺羅某某”。畫上的人物就是劉家祥畫的,但是竹林不是他畫的。他經常接到這樣的要求訂單,畫幾隻鳥,或者什麼樣的人物,畫面的尺寸和內容都是有要求的。別人買走,再添點山樹背景,然后落款,售賣。公司老板是劉家祥的朋友,約他聊天吃飯的時候,劉家祥見到了這幅畫,老板說是從北京某畫廊花10萬元買來的。他沒敢告訴這位朋友,那其實是他畫的。

出現這樣的情況純屬偶然,劉家祥從沒想到自己會再次看到。那幅畫是畫廊定做的,他畫完后拿到了900元。“看到畫不能說是這行裡的規矩”,最便宜的“百八十塊也有,貴的能賣幾百塊”。劉家祥去年買各種材料花了5萬元。買完材料后畫畫往外賣,雖然價格不高,但總有收入,這是他“以畫養畫”的生計。

白天賣肉、晚上畫畫的一天

劉家祥的“畫家”身份只是生活比較隱蔽的一小部分,他的日常大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剁肉、賣菜。在他攤位底下,堆放著一些紙張和毛筆,平時買肉的客戶少的時候,他就不聲不響地隨便寫寫描描。

在一些不太熟悉的同事們眼裡,他是一個“笑嘻嘻勤奮的小伙子”,一邊賣肉還一邊堅持畫畫。但是多數人並不認為他是個勵志的典型,在超市的清潔員丁潔眼中,“他能畫出什麼名堂來?”

早上8點到下午5點,劉家祥會准時出現在超市的豬肉、蔬菜專櫃。他穿著一件大紅色的圍裙,在豬肉和蔬菜櫃台前來回走動。豬肉櫃台前有2個人,當另外的一個小伙拿刀剁肉時,劉家祥會到超市門口便宜處理蔬菜水果,他坐在一個烤鴨爐旁,芒果、山藥、油菜,蔫巴巴放在了籃框裡,便宜處理。他一邊坐著閑聊天,一邊回答買菜大媽的問題,“這個(芒果)一塊錢一個。”

下午5點,他准時下班,騎著一輛自行車回家,路上為了騎得快一些,他會站著蹬車,屁股不沾車座,一晃一晃騎回家。騎得快,是因為趕時間買菜做飯,等著他妻子下班后,可以直接吃飯。下班回家做飯,是為了讓妻子高興,這樣她對劉家祥畫畫的意見會少一點。邊賣肉邊畫畫的生活,曾經讓老婆埋怨不已,因為覺得“浪費那麼多錢,也搞不出什麼名堂,還不如超市好好賣肉。”最近兩年,因為劉家祥的畫銷路和價格都好了,收入還算可以,能掙回材料錢,妻子才慢慢接受了他屠夫畫家的身份。

C 專家:自由畫家應有市場

書法繪畫等藝術品,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想法很簡單,一是能提升自己單位、家庭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又能等著這些藝術品升值。但是這個市場上,人們如何去欣賞藝術品、辨別真假字畫,青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青島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戴淑娟老師認為,“大家的畫其實是有自己獨特的一面,除了用筆意境,包括印章印款,有些藝術家用的畫紙都有自己的習慣,甚至是專門定做的畫紙,上邊印有自己的名字。現在青島的很多市民愛好書法繪畫藝術,但是有時專業性不夠,青島的藝術品位的專業知識普及也不夠,大家可以多參加一些青島美術展覽館、青島博物館的一些展覽,都是免費的。

對於像劉家祥一樣為畫廊提供代筆繪畫的青年,戴淑娟認為,“你不是名家大家,也可以賣畫啊,但是畫廊最好不要蓋別人章,這是品德問題。或許年輕的自由畫家的畫價格稍微便宜一些,但是什麼畫什麼價格放在畫廊裡賣就可以。”這樣或許既能改變這些年輕的畫者沒有落款權的問題,而另一方面能讓畫廊代筆名人字畫的現象少一些。

對於劉家祥來說,他無所謂隻賣幾百塊給畫廊,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一個大家畫家,好好地再學畫畫,“再沉澱沉澱,有一天把畫畫好。”

鏡頭一成為行業的散戶

為什麼一邊賣肉一邊畫畫,而不選擇做一名專職畫家呢?劉家祥說:“專職畫家就沒人買我的畫了,我也賣過落款的畫,幾乎無人問津,幾十塊錢又賠本。這樣一邊賣肉一邊畫畫,起碼收入也可以,自己的愛好也能滿足。”

“大(藝術)家哪能畫得過來,很多畫都是畫廊自己從散戶手裡定制的。”他們這樣的畫畫散戶已經成為了一個行業。劉家祥畢業於南昌藝術學院,大學裡學習的是藝術設計。從小學習美術的他在大學畢業后,從事過和設計策劃相關的工作,最終到超市來賣肉。因為對畫畫的熱愛,他一直沒停止。在他家臥室一個書桌上,畫好的沒畫好的作品堆砌在一角,在他家客廳,暖氣片上也挂著一幅水粉花鳥畫。

像他這樣的散戶往外賣畫,一般情況沒人購買,即使有人買,價格也不會太高。所以他平時主要是給畫廊畫室或者美院的學生供貨,現在給北京的一些畫廊工作室提供畫源,有時候還在網上把畫銷往韓國。賣給畫廊畫室的畫,便宜的是一二百元,貴的能賣到八九百元。還有一些畫提供給美院的學生,在寒暑假時是旺季,因為美院學生寒暑假要交作業,所以他們也接學生的活。

鏡頭二“從不落款”的規矩

無論送給畫廊還是給美院學生提供,所有的畫都不落款。“落款就賣不出去了”。在劉家祥看來,這是很正常的,你不是名人,肯定沒有人買你的畫。還不如通過這樣的方式賣給畫廊,一方面是自己學習的過程,一方面還能掙些收入來彌補買材料的錢,“以畫養畫”。

在沒成名之前,畫是不值錢的,賣給畫廊畫室是他們最大的收入來源。而想成為名畫家,需要拜名師。寶龍廣場一家畫廊的老板講道,在這行裡,一定要有老師帶著指導,可以出去說師從某某大師,這樣才會慢慢有點名氣。他們這行裡流傳著一個玩笑,一個老師帶的學生每日模仿學習老師的畫,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這個老師轉過頭說一句,“其實這就是我畫的。”隨后落款蓋章。

鏡頭三畫廊的名畫生意

4月28日、29日兩天,記者探訪了即墨的畫廊畫室。在鶴山路上,穿過三個南北路口,就能看到四五家畫室、美術藝術工作室等。一家畫廊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些畫都是美協會員畫的,有一個會員高功剛在省藝術作品展上獲得過二等獎。在牆上挂著的落款署名“高功”的四尺書法《沁園春·雪》,售價兩千元。

正在裱畫的一個姑娘介紹,一般的畫除了按尺寸外,還按作者的名氣:6尺的水墨山水價格在2萬元,4尺的水墨畫價格6000元。4尺的書法作品在2000元∼6000元不等。記者表示想要一張6尺的山水畫,工作人員說需要定制,打電話給畫家讓他們畫。這家畫廊的一位30多歲的男性工作人員說,他們店可以定制書畫,都是即墨的大家的作品,想要什麼尺寸、內容的都可以提前電話訂制。

即墨寶龍廣場的一家畫廊工作室負責人表示,現在一般都是公司或者單位買的比較多,價格如果是要即墨的名人字畫的話,價格基本在2000∼四五萬元之間。面對記者詢問如何辨別字畫真假的問題,這位負責人斬釘截鐵地表示,“不可能是假的,都是真的,這些名人都在即墨。”(任波)

更多精彩請點擊藝術收藏頻道  》》》

(責編:任文(實習生)、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