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第十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頒發,現年80歲的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藝術家肖峰獲得此獎。肖峰(圖)上周接受《京華時報·藝術品投資周刊》專訪,他稱現在創作欲望正濃,總感覺時間不夠用。
>>談獎項
獲獎是種鞭策
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主要用於獎勵中國造型、表演領域的藝術家和研究學者,肖峰因在美術上的杰出貢獻獲得此獎項。
肖峰說:“作為一位教育家,我最大的幸福是培育了很多學生;作為一位藝術家,我的藝術與中國革命的發展緊密相連。我做得很不夠,這個獎項對我也是種鞭策。”對於獲此獎,肖峰很謙虛,他稱自己沒做什麼特別的事,這一切都是藝術工作者應該做的。
>>談創作
花時間畫小幅
肖峰的《辭江南》《蘆葦叢中任我行》等作品在美術界影響深遠,他與妻子、油畫家宋韌共同創作的《白求恩》在2009年嘉德秋拍中以560萬元成交,《拂曉》現藏於中國美術館。
肖峰創作時愛用灰色調子,這既是為了適應主題的需要,又與他受俄國油畫影響有一定的關系。1954年,肖峰赴前蘇聯列賓美術學院學習油畫,回國后一直從事油畫教學,人生也經歷了跌宕起伏。1983年起,他開始擔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繁忙的教學與行政工作讓他無暇抽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油畫創作,於是他開始進行國畫創作。現在,肖峰每天的生活很規律,早上五六點起床,早飯后畫油畫,中午小睡,下午畫國畫、寫書法,晚上寫文章,23點前睡覺。他的身體很硬朗,聲音渾厚有力。
“我現在有很多想法,創作欲望很旺盛,總感覺時間不夠用。”肖峰說,“過去行政工作多,我把它當成一幅大作品去創作;現在比較自由,我更要珍惜每一分鐘,把過去的很多感受整理出來,把這件事情當成一件小作品創作。”以前,肖峰畫了很多大畫,現在他則想多花時間畫小幅油畫寫生作品。目前,他正在整理、重新創作自己的作品,將其形成一個系列,命名為“踏遍青山”。他說:“在新作品中,我希望能夠更自如些,把民族寫意的意蘊與西洋的色彩結合起來。過去的一些構思,這次也要集體完成。”
>>談創新
融匯中西要有基礎
從使用丙烯等綜合材料,到提出油畫傳統化理論,肖峰在創新上一直獨辟蹊徑。他說:“創新是必須的,所有藝術都不可能重復過去的、老的做法。但是,創新要有基礎。我們要對過去加以研究,在過去的基礎上融匯中西。”
肖峰認為,創新體現在兩面面,一是意境,二是筆法、語言。“創新是為了讓自然更美,讓現實更美、更可愛,我們要本著這樣的觀點進行創新。”肖峰高興地說,在重新整理創作“踏遍青山”系列的過程中,他感到自己仍在變化,“我每天都在畫,內容、意境、語言、手法中的一點突破都讓我很高興,創作是種幸福。”
>>談教育
畫不出來也是白搭
1960年起,肖峰開始從事美術教學,之后擔任了13年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雖然早已不在教學第一線,但他依然關心青年的教育問題。
教育的擴容是令肖峰最感慨的。過去隻有千人的學校,現在已達上萬人;過去以造型學院為主,現在已發展到十幾個學院。
肖峰認為,這種擴容的效果還需時間檢驗,“學科是否一定要搞那麼大、那麼全?藝術教育不是工科、理科,感情的培養很重要。盲目追求學歷,追求表面的東西,畫不出來也是白搭。”
肖峰說,做人是最重要的,隻有做個正派、高尚的人,才能成為藝術家。“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是好的,但也有些人浮躁,急功近利,喜歡今天播種明天收獲,這樣必然會帶來很多虛假的甚至是偽善的東西。藝術容不得半點虛假,藝術作品是人的靈魂的反映。”
肖峰寄語當下的年輕人:多些奉獻精神。在藝術上做個老老實實的人,做個真誠地熱愛藝術的人,成功會慢慢來到身邊。
>>談動向
要把作品捐給國家
“我的畫是為人民畫的,我現在有千余幅作品,很多人要買我們夫婦二人的作品,但我更希望留給國家。”將作品捐給國家,是肖峰長期的心願。他透露,杭州和他的老家揚州今年分別出資在當地建造肖峰藝術館,兩個
藝術館都將在一兩年內建成。肖峰說,會將與學生有關的作品多留些給杭州,給揚州的作品正在挑選中。
除了籌備自己的藝術館,肖峰還在整理自己的作品和文集。文集整理工作從去年就開始進行了,他對舊作進行了梳理,整理了過去的文稿約100余萬字,同時計劃將一生的創作、手稿資料等匯編成冊出版發行,數字化計劃也在同步進行中。他說:“我要出10本文集、10本畫冊,對我這麼多年的創作進行總結和回顧。”
>>創作十問
1.現在每天都畫畫嗎?每天必須畫。
2.創作時間?上午、下午都畫。
3.創作的周期?畫一幅大的油畫,3-5個月,半年都有可能;國畫很難說,看感覺。
4.現在在畫什麼?整理“踏遍青山”系列。
5.是否有靈感迸發一說?有,現在還經常有。
6.喜歡的顏色?沒有特定。
7.創作時怕被打擾嗎?現在基本上不接電話了。
8.是否還出去寫生?去,去年我自己帶著畫具去了威海。
9.創作帶來的最大感受?幸福。
10.現在有哪些遺憾?時間不夠用。
>>記者手記
電話審查很嚴格
肖峰家裡的電話“審查”很嚴格,接電話的助手很仔細地問我是何人、有什麼事情。肖峰說,這是不得已,畢竟有太多人找他。由於年齡和身體的關系,他無法應付那麼多。老人家感嘆時間總是不夠用,他更願意將時間都放在創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