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現代名家>>方增先
人民網>>書畫>>正文

方增先:一筆一畫細斟酌

許光耀

2013年03月29日10:57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今年1月剛獲得“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前天又被授予“上海文藝家終身榮譽獎”,著名畫家方增先面對這兩個頗具分量的大獎,只是笑道:“得獎當然是件好事。但我不會因此高興得不得了,也不會因為得不到而惶恐。 ”

方增先曾任上海美術館館長,是中國人物畫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 “新浙派”人物畫的創新推動者。上世紀50年代,他以一幅《粒粒皆辛苦》名震畫界,被公認為是中國人物畫早期革新的典范。之后,他又創作了《說紅書》、《艷陽天》插圖、《孔乙己》插圖等作品,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水墨人物畫法。

“我剛畫畫時運氣很差,這些年才逐漸好起來了。獎拿了不少,太太稱我是拿獎專業戶。但我所追求的是繪畫的樂趣。每次畫畫前,我都會對作品的最終效果有一個目標。一旦通過努力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就會非常開心。 ”

水墨人物自成一派

記:您最初學的是油畫、花鳥畫和山水畫,為何最后選擇了水墨人物畫?

方:我最早喜歡的是古典文學。我在老家上過私塾,還常看古典文學書。后來我考上了“杭一中”,但學費太貴我讀不起,隻好轉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小時候,我母親常給出嫁的姑娘畫繡花樣,所以我也喜歡畫畫,覺得自己有點基礎。入學了我才發現,學校裡教的畫畫跟我在家裡畫的完全是兩碼事。一開始,我的作品在班裡總是最后幾名。但到了第二年,我在全校已經可以排到前幾名了。那時學校隻有一個繪畫系,什麼都教,所以油畫、版畫、國畫我都會。相比之下,我更擅長中國水墨畫,而人物也比花鳥更有意思。我早期的作品大多是一些文學插圖,用水墨畫人物更適合作插圖。

記:您的水墨人物畫自成一派。

方:過去畫人物,大多用油畫或者水粉,以明暗、顏色來表現人物。而我的水墨人物畫卻是最重造型和運筆。我國以前的人物畫不講究結構,隻要求把人物畫下來即可。后來,講究結構的西方現代主義畫法傳到中國。我覺得好,就學了過來,結構也就成了我作品的重點。我的人物畫以水墨線條為主,線條勾勒出輪廓,輪廓裡面大多是空的,沒有顏色。沒有顏色的內部讓人的想象更加豐富,畫出來的人物一樣有立體感。

記:很多人模仿您的作品,但都模仿不像。

方:很多人覺得我的畫可以照抄,因為他們看不到我畫裡的要害。雖然畫面上的人物只是一個輪廓,但其實這個人物的衣服、血肉甚至骨架都在我腦子裡。比如我畫手臂,它彎曲時哪塊肌肉凸起、哪塊肌肉收縮、外面的衣服怎麼褶皺,我都研究了很久,最后通過線和點表現出來。我的畫風一直在變,嘗試了多種畫法。前幾年畫藏族人民,我用過積墨法——藏族人普遍晒得很黑、衣袍寬大,如果還是用原來的方法來畫,就會顯得輕薄。所以我用多層錯開的筆觸,把人物畫得更加厚重。

藝術作品源自生活

記:您的代表作《粒粒皆辛苦》的題材是怎麼想到的?

方:上世紀50年代,我從莫高窟學習臨摹回來,正是秋天豐收的季節。在去北京的火車上,我看到鐵路兩邊的田裡都是麥子,很多孩子在路邊拾麥穗。這個畫面讓我感到很有意思,我又是在農村長大的,對糧食從小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小時候哪怕是一粒米飯掉在地上,我也要撿起來吃掉。現在卻做不到這樣了,我很想把拾麥穗的場景畫出來。但如果只是畫幾個孩子,畫面又顯得不夠分量。我就畫了一個拾麥穗的老農。這幅畫也是當時第一次用中國畫的筆墨和線條來表現人物。

記:之后您又創作了《說紅書》、《艷陽天》插圖。

方:我最初是不敢畫《艷陽天》插圖的,因為書裡主人公都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覺得很難畫得好。后來我們在北方的一個村子住了一個月,小說裡的主要人物幾乎都能在村裡找到相似的原型。比如書中的“馬老師”,我按自己的理解找了一個飼養員,照她的樣子臨摹下來。有些人物在村子裡找不到合適的原型,我就到部隊裡去找。一個多月后,我完成了人物草稿。回杭州后,我花了將近一年才完成了這套作品。《艷陽天》插圖是我畫得最認真最花力氣的作品。創作《說紅書》時,我也到浙江老家去找人物素材。

記:可以說您的作品都是來源於生活。

方:生活,是一個好畫家永遠繞不過去的一扇門。脫離生活、脫離群眾,就不可能畫出好作品。如果沒有仔細觀察過現實中的具體人物形象,隻靠想象來畫,呈現出來的人物一定會很空洞。但現在的畫家,能拿著照相機去鄉下拍幾張照片的人都不多了。他們缺少對繪畫的全身心崇拜與執著。除了扎根於生活,我的作品還有比較濃的時代氣息。讓自己的藝術思維和社會輿論保持一致,作品表現上會更加順利,好的作品就應該和時代相呼應。

記:在專攻人物畫的畫家中,您脫穎而出的秘訣是什麼?

方:畫人物畫的人本來就不多,以前的畫家都是畫古人,比如張大千。但當時,領導要求我們多畫現代人物,解決人物畫缺少現實人物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國家交給我的任務,為此我充滿豪情。那時很多人都在試,我算試出了點成績。一方面是因為我寫實的基本功扎實,另外我的運氣也好,得到了老師王個鋎的傳授。每周我都去王個簃家中觀摩他作畫,除了內容和技法,還會看他的姿勢,包括怎麼拿筆、站立、運動等等,這對我的繪畫幫助甚大。

畫畫是一輩子的事

記:除了繪畫,您還做了很多事,比如舉辦了第一屆雙年展。

方:雙年展一直是西方獨有的藝術展出形式。一些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藝術家朋友曾勸我:上海美術館很適合辦展,而雙年展也有利於提高上海整體的藝術水平。這讓我產生了舉辦第一屆雙年展的念頭。但當時,我沒有那麼多資金,一時也找不到那麼多藝術家,就說服了在國外的一些華人藝術家朋友,讓他們幫我擴大影響。沒想到,一聽說上海要辦雙年展,各國藝術家都表現出濃厚興趣,很快就征集到兩三百幅作品。不過,1996年的社會藝術氛圍還遠不如今天開放,來自西方的不少藝術品有些敏感。我親自對每一幅作品進行審核,一旦發現有敏感內容,就讓畫家重新修改。在這之前,國際上的藝術家一直認為我國的藝術和世界是脫軌的。直到第一屆雙年展舉行,很多西方藝術家對中國有了全新的認識。

記:您還出版了《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結構素描》等多部繪畫理論著作。

方:我畫了《說紅書》以后,就有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出本書談談繪畫。我以前畫畫時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是怎麼畫的。於是我回過頭思考,又結合了一些繪畫理論,終於寫出了第一本水墨人物畫法的書。我喜歡分析,每次遇到繪畫上有什麼疑難,或是碰到了好的繪畫方法,我都會花時間去研究總結。比如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人體結構,最后形成了《結構素描》這部書。一方面,這些書傳播了我的畫法;另一方面,也讓我慢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墨人物畫的理論體系,完善了自己的畫法。

記:您覺得現在水墨畫的創作環境怎麼樣?

方:上海的整體文化環境越來越好了,政府對文化建設相當重視,這就需要我們拿出更多精品力作。但是現在畫水墨畫的人少了。水墨畫對畫家要求高,需要大量臨摹,花好幾年的苦功才能見效。哪怕是寫意畫,看似隨意,但並不能隨便,每一筆一畫都要細細斟酌。可惜現在的年輕人缺少對繪畫執著的心態,急功近利的太多。畫畫畢竟是一輩子的事情,沒有近路可走。現在條件好了,年輕畫家還是應該一步一步來,永遠不要對自己滿足,要激勵自己前進。

記:您近期還有什麼創作計劃?

方:我年齡大了,現在畫的少了很多。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想去大草原看看、畫畫,但是現在不太可能了。接下去我可能會把以前沒有完成的作品畫完,把以前積累好的素材畫出來。

(責編:任文(實習生)、魯婧)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